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透视

抗战时期党的组织发展

时间: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青海党建网

  全国抗战开始前,全国的共产党员只有4万多,并且大多集中于红军和陕甘宁边区,不少地区连党员也没有,更不用说党的组织。党组织的这种状况同抗战形势和党所担负的使命极不相称。为此,毛泽东于1939年5月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特别强调,“担负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任务,需要我们建设一个大党”,“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

  建设全国性的大党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在为《共产党人》杂志撰写发刊词时发出了“建设全国性的大党”的号召,由于“党所处的环境,党所担负的任务,现在和过去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环境是复杂得多,现在的任务是艰巨得多了”,“我们党已经走出了狭隘的圈子,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

  随着国共合作抗战局面的形成,党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了适应各方面工作的需要,党中央于1938年3月作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决议》指出:要“打破党内在发展党员中关门主义的倾向”,“大胆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特别注意在战区在前线上大量的吸收新党员,建立强大的党组织。在后方无党的组织的地区,当地党应有计划的与迅速的去重新建立与发展党的组织”。

  从全国来看,到1940年,共产党员人数已发展到80余万,到抗战结束时达到120多万人。党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是党兴旺发达的重要表现,也为党成为左右中国政局的决定性力量打下了基础。

  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没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党的事业是不可能向前发展的。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

  在干部的选拔和使用上,党中央提出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选拔使用标准。要求干部必须“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必须“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

  从知识分子中选拔干部,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由于“左”的错误影响,党内存在长期轻视甚至排斥知识分子的倾向。为了克服这一倾向,1939年12月1日,党中央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于1939年6月发出《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和培养新干部问题的训令》,提出要大批吸收纯洁的革命知识分子参加下层工作,不要歧视知识分子。

  建设“大而精”的党组织

  抗战时期党组织的大发展,是党领导民族解放斗争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客观需要。然而,短时间内党员队伍的迅速扩大,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一些问题,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指出:“这些新党员极大部分是散漫的小资产阶级的成分。他们为追求真理,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加入共产党,我们欢迎他们。但是,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还带着浓厚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习惯。”

  为克服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党中央于1939年8月25日发出《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决定》认为,“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成为我们今天极端严重的任务,成为完成的政治任务的决定因素”。

  事实上,对大量发展党员可能产生的问题,党中央是清醒的,曾多次提出针对性的要求。比如,“大量的发展党员,不是采用不经审查的拉伕式的办法,新党员的入党,必须经过支部一定党员的介绍与一定党部的审查”,“严防汉奸、托派分子、阴谋家、投机家混入党内”等。

  《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发出后,各级党的组织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停止发展党员,把巩固党作为中心工作,通过大力整顿党的组织,审查党员成分,清洗混入党内的敌对分子、异己分子和投机分子,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使党员的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大大提升。


原文链接:http://www.qhsdj.gov.cn/html/dszh/20200803/22005.html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