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资讯

驼背小伙靠勤劳双手盖起新房告别贫困

时间: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云岭先锋网

  从学校回家后,罗杨海所面对的就是这一整个家的担子了:年迈的父母,多病的弟弟,地里近乎要枯萎的烟苗……他仍然记得老师对他说的:“这会是你的负担,但他们无法让时间停止向前”。从第一窑烤烟开始,他就清楚的知道,生活不再是书本上的一字一句,而真正是他自己了。

  今年36岁的罗杨海是地道的彝族,患有天生的脊柱变形(俗称驼背),打从出生那天起,一个诨名就伴随了他的整个童年—“小弓腰”,伴着小伙伴们的嘲笑,尽管他明白那些嘲笑不过是过家家一般的玩笑话,却还是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想象中,自己可以和普通孩子一样嬉戏打闹,可是做不到”。

  在祥云县普淜镇子乍么村黄草岭海拔2280米的崎岖山路上,两年来,他起早摸黑,躬着背,一块砖,一车土……在全县脱贫攻坚吹响集结号的时候,用自己的汗水,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帮助下,把家从山箐搬到山头上进村的车路边,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脱贫攻坚的丰收曲。

  

  给烤烟苗浇水

  初见罗杨海,是在子乍么黄草岭村口,他正和妻子带着小女儿从山箐穿过烤烟地往家里走。他身体不好,走路不便,爬坡很费力,我们便站在路口等他。他撩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草丛走着,杨书记大声喊让他走慢些。见到杨书记的时候,他扯开嘴笑了起来,太阳很刺眼,但是掩不住他的喜悦,拉着我们就往家里走。由于多年的操劳,罗杨海看起来要比同龄人苍老好多。

  家族有遗传病史,全家人基本都患有先天的遗传病。罗家还没能为罗杨海担心几年,他的弟弟出生了,愁云更加密集地笼罩着整个罗家—弟弟和母亲一样双目失明。

   家境不好的孩子似乎从小就得学会吃苦和隐忍,“我觉得我生下来就是大人,在黄草岭贫瘠的土地上,似乎不管父亲怎么辛劳,家里的生活还是很艰难。自己身体有残疾,难免受人嘲笑,一双胶鞋从年头穿到年尾。在学校吃不饱还能忍受,最痛苦的是贫穷而带来自尊心的伤害”。他明白,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这些或者可以归结于命运的不公,但无能为力。

  周末回家从普淜中学到子乍么再到黄草岭30多公里的山路,常常是从夕阳在山走到披星戴月。不过上天并没有隔绝世上所有的暖气,让他感到温暖的是不管多晚母亲总会坐在家门口等待他吃晚饭。

  中学毕业,好友们都走出黄草岭这个穷乡僻壤去寻找未来,他在踌躇,却也下定决心:弃学归家。读者所熟悉的恐怕是孙少安了,那个18岁的生产队长。现实中罗杨海也没能例外。学生时代,他成长阅读求学,张开双臂准备迎接最好的时光;退学后,他尽力克服由未知和失落所生的沮丧。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必抱怨也无须抱怨。

  退学回家挑起大梁,所背负的是比常人更重的担子,一个人栽烤烟、养猪。别人家栽多少,他也不落人后,有人笑话他:“小弓腰,你哪里栽得了这么多?”他只低头笑笑不吭声。烤烟移栽的时候他硬是顶着烈日,从沟里一瓢一瓢的舀满水桶,一棵一棵的浇。后面的日子,他在田间地头的时间每天超过10小时,疲惫不堪。没人知道他是怎么熬过那段时日的,大家看到的是在烤烟收购结束之后买回的一辆三轮摩托。有人夸他能干,有人说他撑面子。他只是憨憨的笑着,其实谁又知道他买三轮摩托是为了能够在地里多干一会儿活,然后迅速回去给家里人做饭喂饭?谁又知道母亲和弟弟每天能做的就是坐在厨房里,等着他回来,听着他忙碌中弄出锅碗瓢盆的声音。

  40平米的一层小瓦房,房间里按组里的传统贴的全是伟人的画报。土墙房的墙面因漏水脱落掉土,裂开的墙缝布满蜘蛛网,一张睡床用几根木头撑起,坐在上面吱呀作响,凹凸不平的地面摆放着盆盆罐罐。右边是开放式的土掌房,一边留出10平米做厨房,土垒的灶台上煮着一小锅洋芋青菜,这简单的几间房便是罗杨海的家。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镇村组干部实地走访勘察后,都直摇头说:“这么大点地,还是老祖辈就留下的老房子,安全等级也不达标啊,不能住了”。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决定为罗杨海家申请D级危房改造,联建新房。于是罗杨海建新房就提上日程了。“谁想得到,这小子心大着呢,要盖洋房”黄草岭村党小组长罗中竖起了大拇指。 

  脱贫攻坚,等不得。以快治穷,建新房是第一步。

  在相关手续办理齐备后,罗杨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原来的宅基地上建新房肯定不行,因路不通,材料运输费都要开支一大笔。他骑着摩托车四处奔走,在普淜镇党委、政府和村“三委”的帮助下,终于办妥了土地手续。钢筋水泥红砖等材料到位后,罗杨海在工地上搭了个帐篷,就像守户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在这里整整住了一年多。罗中帮他找来盖房子的师傅,罗杨海从开始挖地基的第一天就参与新房的建盖:拌沙灰、搬砖头、柱子浇灌……他说:“我和师傅们一起做工,能省下一个工的工钱”。从动工的第一天,罗杨海就高兴得睡不着觉。“这是我们家几代人都没有想到的大事啊!”罗杨海很是激动。

  

  罗杨海家的新居

  新房子是大约240平米的混泥土砖房,远远的看建筑风格在整个村都特别洋气。

  大家都对他的坚毅和能干赞不绝口,罗杨海也不好意思的笑了,摸摸头说:“还是要感谢党委、政府,遇上这么好的政策。原计划还要再栽两年烤烟才能攒够钱盖新房,现在政府补助了一部分,贷款贷了一些,残联也补助了一部分,其它不够的就找亲戚朋友借。帮盖房的也都是亲戚,师傅工钱省了好多。虽然还欠了7万多的账,但自己真的很感激。也很感谢罗中哥是他帮我从下庄赊回来装修的瓷砖。以前的老房子在对面,家里随便来个人坐处都没有,自己也害羞,读书的时候就常想着这个日子要怎么过下去,现在好了,赶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好时机,新房子也有了”。

  看着村民们陆续搬进新居,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罗中也是喜上眉梢,“我相信只要像现在这样坚持做下去,全村的脱贫摘帽就指日可待。”

  问到当初为什么要盖房子?是怎么走过那段最艰辛最艰苦的岁月时,罗杨海的眼里还是忍不住的泛起了泪花。那种心情是说不清的,他没有说话,只是叹了口气。他明白无法改变生命所赋予的缺陷,只能改变自己—不是让自己屈从,而是从命运里超越。这一点,罗杨海做到了,当然,是经历了痛苦与磨难之后,一点一点脱胎换骨的。 

  罗中说起罗杨海妻子的时候,大家都笑了起来,原来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杨书记第一次来到小罗家,就交给我一个任务,要我给小罗说门亲事。”听到这话的时候杨书记也笑了起来。罗中接着说:“书记,我今年总算完成任务了,上个月已经给小罗介绍了一个对象,就差吃喜酒了。”

  罗杨海和妻子是今年经罗中介绍认识的,之前的丈夫因病去世,带着两个孩子准备嫁给罗杨海。两个孩子都还在上学,成绩也还不错。“你能够自立上进,就继续搞好生产,将来娶了媳妇就要好好生活,特别要供好两个孩子读书。”杨书记勉励道。

  “党委政府每年都来看望我,我自己如果不努力就对不起这份关怀。从我读书时就有一个梦想,就是无论如何都要争口气。虽然欠了些钱,但是我发展烤烟搞好生产,没有挨不过去的坎。两个孩子只要他们想读,自己无论如何辛苦都要供他出来的。”说到这里罗杨海有些哽咽了。他说,真的,他看待这对儿女就像亲生的一样。人活着,这种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重要,即使人这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只要有这种感情的存在,也会感到一种温暖的慰藉。

  短短的话语,还是感受到了他的坚毅。古人讲:“夫士者……事亲则孝,居乡则悌,无恒产而有恒心……”在罗杨海身上展露无遗,虽然身体上有不便,却有怀着这样坚韧的意志与品格,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脊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可期。

  

  罗杨海全家福

  坐在罗杨海家宽敞的客厅里,他家墙上的贴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虽然黄草岭是地处偏远山区的彝族同胞聚居地,村组却有着家家户户都贴伟人的画报的传统。不同的是,罗杨海家贴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照片。

  从小听爷爷讲毛主席,可是罗杨海对于毛主席的印象却没有那么深刻。他说,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没有忘记我们偏远山区彝族老百姓,要让大家都不愁吃不愁穿。回想自己小时候,再看看当下,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应当感恩,在我老了以后,我想我也会对后辈们讲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

  罗杨海说,所有的经历让他渐悟了自己的责任:病痛让家庭分崩离析时,给他们庇护,知道可以重新站起来。面对困境,坦然接受,并想清楚未来将何去何从?好多东西,总是要去争取的,不管结果是悲或者喜,但总可以慰藉的是你不枉来这世上活一场。你如果有过同我一样的经历,会倍加珍视感恩当前所拥有的一切。

  在决胜脱贫的号角声声中,罗杨海一家伴着乡亲们的祝福,搬进了温暖的新居。新房建在进村公路一块田野的边缘,俯瞰着黄草岭的莽莽群山和天边的地平线。

  李晓亮(祥云县普淜镇)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0/7/10/330865.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