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资讯

7月9日,人民日报点赞红河这家企业带领老乡致富

时间: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云岭先锋网

  原标题:7月9日,人民日报点赞红河这家企业带领老乡致富

    今天人民日报社会版头条,聚焦扶贫车间中能人回家创业现象。

    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陶琼莉创办的绣娘扶贫车间,让苗族妇女在家就能有脱贫收入,受到人民日报关注。

  

    且看:

    带领老乡致富,内心满是幸福

    “对,要这样,向右上方挑针”“走针均匀,绣得更美”……7月3日下午,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湾塘乡伍家村,村民项会英家里,又凑齐了全村的绣娘。屏边县绣娘扶贫车间负责人陶琼莉乘车俩小时,再次进村指导刺绣技艺。

    2000年,陶琼莉和丈夫侯振伟下岗,夫妻俩搞过种植,发展过养殖,还做过餐饮,卖过汽车配件,但都不成功。2002年,两口子一起去打工,一干就是9年。其间,侯振伟从事民族工艺产品营销,陶琼莉从事丽江东巴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等工作。

    “我们屏边苗族刺绣多好呀,现在也鼓励返乡创业,我们何不回家创业?”陶琼莉回忆当时的想法。2011年,夫妻俩回到屏边开始创业之路。当时资金不够,但因为享受到了“贷免扶补”政策,夫妻俩贷款8万元,加上自己的积蓄,累计投入30万元,建起刺绣加工厂。2014年,正式更名为绣莉丰乡民族工艺制品厂。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一直把刺绣工艺的根扎在农村的制品厂,又成为屏边县绣娘扶贫车间。

    企业销售慢慢走上了正轨,熟练工短缺成为瓶颈。陶琼莉想到了进村做免费培训。“先动员刺绣骨干,骨干赚到钱,那些想学刺绣的人自然会加入进来。”如今,陶琼莉的刺绣培训不再难组织,全县参加陶琼莉培训的绣娘已经超过500名,覆盖了所有乡镇。“最开心的是,越来越多完全不会刺绣的年轻人,也开始积极报名参加。”

    2019年,越来越红火的扶贫车间计划修缮厂房、购置设备。恰好,对口帮扶屏边县的上海市徐汇区扶贫干部上门调研扶贫工厂,拿出30万元资金扶持,给扶贫工厂发展又添了一把火。

    虽是扶贫车间,可为了能带动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陶琼莉并不要求工人天天进车间,厂里的贫困户大多在家刺绣。“留守妇女要照顾孩子照顾田,她们在家工作更方便。”陶琼莉厂里如今光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超过20户,少的一年能赚五六千,多的一年破万。“我们厂一年付给绣娘的工资超过18万元,这些可都是绣娘们用农闲时间‘绣出来’的收入!”

    “做刺绣,能增收,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刺绣的越来越多,甚至部分贫困户家里主要收入就是刺绣的工钱,陶琼莉不敢怠慢。这不,采访期间,她时不时就接到客户的电话。“现在绣娘铆着劲‘绣’,我可得把她们带上脱贫路。”(记者 杨文明 通讯员 胡艳辉)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0/7/9/330607.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