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等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要求,近年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以全面夯实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激发基层治理红色效能,筑牢基层治理最小单元,建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夯实基层治理阵地保障等方面为抓手,奋力开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构建“五级组织架构”,夯实基层治理组织体系
坚持加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建设,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区域内的领导、统筹、协调功能。
坚持做强街道“大工委”。把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的“先手棋”,优化“6办3中心”机构设置,赋予街道“5项权力”,向街道调剂编制102个,选聘14名市区垂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4个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变过去“隔桌相望”为“同坐一桌”。
坚持做实社区“大党委”。推动社区党建与机关党建、“两新”党建、行业党建有机融合,选聘345名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两新”党组织负责人、物业企业和业委会党员、社区党员民警等担任33个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累计签订共建协议书487份,制定“三项清单”4283个,召开党建联席会议387次,社区统筹区域资源能力明显增强。
坚持做细网格党支部。夯实网格党建工作基础,聘任415名机关单位下沉党员、居住地在职党员、物业和业委会党员为230个网格党支部兼职委员,探索建立小区综合党支部93个,街区党支部14个,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管理工作模式。
坚持做优楼栋党小组。延伸服务触角,综合划分楼栋党小组782个,将楼栋内的直管党员、在职党员全部纳入楼栋党小组管理,面向社会公开招募2460余名楼栋长,发动楼栋党员群众在小区内“亮相、发声、管事”。
坚持选准党员中心户。推选3107名有较高威信和影响力的党员担任党员中心户,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10名左右党员,每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着力构建“10×10”“一户带一片、多片带整体”的组织体系。
建立“444工作机制”,激发基层治理红色效能
深入推行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四双、四单、四挂钩”机制,建立下沉党员干部“关系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在岗位”的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四双”机制。市、区1.3万余名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双报到、双认领、双报告、双评价”要求下沉社区,常态化开展“党员沙龙”“积分兑换”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服务活力。建立“四单”服务机制。打造“鄂城智慧下沉”信息平台,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单位)抢单—社区(居民)评单”服务模式,创新推行认岗认事认亲,鼓励下沉党员自主创单和组团服务,累计开展活动2000余场次,服务居民500余万人次。建立结果运用“四挂钩”机制。推行党员下沉社区工作情况与单位考核挂钩、与党员干部评先评优挂钩、与下沉党员星级评定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的结果运用“四挂钩”机制,赋予社区对居住地在职党员干部下沉工作情况的评价权。
党员干部在文明创建、小区治理、宣传政策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解决了大量社区想解决又无法解决的难题,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战争中,做到了尽锐出战、闻令而动,汇聚起同心战疫的磅礴力量,筑牢了“鄂城平安”“鄂州安澜”的铜墙铁壁。
坚持“三方联动”,筑牢基层治理最小单元
持续推进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良性互动,共筑小区治理共同体。
选准人,建组织。通过“遍访党员”“社区熟人315计划”充分动员小区党员参选业委会,推动符合组建条件的444个小区全面组建业委会,625个住宅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组建物业企业党支部71个。
搭平台,建机制。建立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制度,通过社区党组织推荐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人数达到120人,小区治理服务更加精细、更加精准。
强联动,优服务。坚持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小区管理等内容召开“三方联动”联席会议517场次,调处矛盾纠纷1200余件,做好违建拆除、加装充电桩、小区车位划分民生实事1800余件。探索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做大“物业朋友圈”,整合区域内资源成立物业服务联盟5个,实行轮值主席制,常态化组织开展物业企业拉练比武、评选十佳物业服务企业,形成了物业服务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同时,在无物业小区组建业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通过“以车养院”“家人治家”等方式推动153个小区实现居民自治。
持续“双向发力”,建强基层治理骨干队伍
坚持以职业化、专业化为发展方向,不断提升基层治理队伍服务能力水平。建强队伍体系。按照“社区‘两委’+专职社区工作者”“一格一员”方式,核定配备社区工作者623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20人;建立社区工作者“四岗18级”薪酬体系,人均年报酬5.7万元(最高年报酬可达7.2万元),较之前翻了近一番;5名社区书记通过考核招聘为事业编制人员,27名社区书记纳入事业岗位管理,12名社区工作者被招录(聘)为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晋升渠道打通,待遇保障进一步加强。抓好考核管理。实行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创新“晒”实绩、“评”实绩、“比”实绩形式载体,推动考核结果绩效化,将考核结果运用于社区“两委”班子调整配备、岗位等级调整、工资奖励与惩戒中,近年来,全区累计评定优秀等次129名,获得国家级表彰个人(集体)6个,省、市级表彰个人(集体)13个,评选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57名,社区工作者创先争优意识不断增强。持续提升能力。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培训体系,紧扣“实用、实战、实训”目标,建立鄂城区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创新推进“党建阵地+专家讲座+实训教学”办学模式,着力打造“社工加油站”“红色引擎治理先锋”“头雁论坛”“拉练比武”等特色培训载体,累计培训社区工作者80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依法办事、执行政策和服务居民专业能力。
建强“一批阵地”,夯实基层治理阵地保障
建强社区阵地。按照“1+9”功能和打造“15分钟服务圈”的要求,全面完成33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平均面积达到2200平方米以上,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22个社区“老年大学”,打造“红色记忆馆、家风家教基地、农耕文化馆、共享厨房、妇女之家、武昌鱼文化展示馆”等一系列特色阵地,居民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
建强网格(小区)阵地。整合网格员、网格党支部、平安法治服务队伍、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志愿者和下沉单位等“一员七队”力量,建设“红色网格驿站”188个;推动新业态等灵活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建设“暖蜂驿站”37个;在小区探索设立“流动办公桌”87个,打造集帮办代办、政策咨询、化解纠纷、征集民意为一体的“一线窗口”,将服务阵地进一步延伸到居民家门口。
鄂城区通过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54321”工作体系,积极在争创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推荐表彰100名“基层社会治理十佳先进”,在省、市媒体宣传推介20批次。治理队伍不断壮大,专职社区工作者全部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每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不少于18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特色服务阵地提档升级全覆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提前达到每百户30平方米以上的国家标准。工作实绩不断加强,荣获国家、省市级荣誉的社区实现全覆盖,社区公益创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居民群众认可度不断提高,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形成了组织全覆盖、党员全吸纳、居民共参与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来源:共产党员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