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汇聚青春力量 助力脱贫攻坚
——共青团丽江市委行业扶贫工作纪实
近年来,共青团丽江市委以服务贫困青少年为主线,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动员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力量,重点做好“四项工作”,切实将行业扶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发挥青年优势 突出扶志扶智
扎实推进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积极组织开展解疑释惑工作,从政策宣讲、脱贫宣传、项目对接、智力支持等方面激发农村青年干事创业的激情;组织青联委员送技术、送知识到田间地头、种养场地,帮助农村贫困户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脱贫致富。
市、县(区)团组织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民族团结等主题教育活动42场次,覆盖贫困群众、青少年2200人次,鼓励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
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联合市青联开展“青年语言扶贫大课堂”,以“小宣传员日常普及”+“课时教学”的模式推广普通话;依托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成立青年语言扶贫志愿服务队,持续常态化开展青年语言扶贫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共青团丽江市委“青年之声”线下志愿服务联盟——“江畔山狼”爱心公益中心,开展“让我倾听您的故事”语言扶贫项目,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贫困群众中的推广力度;举行阅读中国“雅言诵读经典及普通话推广”座谈会,为推动贫困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供新思路。
组织开展“垃圾不落地”培训,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贫困群众爱护环境卫生,提高环保意识。
服务创业就业 激发内生动力
积极宣传创业就业政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宣传国家及省、市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关政策,帮助贫困青年树立理性择业观。
深入推进创业担保贷款工作。2018年以来,共发放“贷免扶补”和小额创业担保贷款2961户,发放贷款总金额39682万元,带动就业6550余人。
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在古城区忠义市场打造青创农特产品店;创建丽江共青团农村青年创业示范基地——蘑菇休闲采摘园;创建丽江共青团“双创”示范基地和玉龙县青创“高突”联盟,组织开展青创文化节和青创产品创意大赛。
开展青年创业就业培训。累计举办农村青年电子商务培训班5期,有效提升了农村青年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增收致富的能力,1200余名农村青年受益。
畅通就业渠道。联合人社部门举行丽江市2019年大中专毕业生暨“抗旱救灾”专场招聘会和丽江市2020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暨沪滇劳务协作就业扶贫线上招聘活动;举办“梦在远方·路在脚下”沪滇协作劳务输出主题活动,开展返乡务工人员经验分享交流活动暨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并以“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共青团与你同行”为主要抓手,深化外出务工青年的组织输送,做好外出务工青年的配套服务;开展线上“千校万岗”工作,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整合各方力量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
深化关爱行动 推进精准帮扶
开展“爱心圆梦行动”。依托丽江市青少年希望公益发展服务中心,深化“爱心圆梦行动”品牌工作,为贫困地区青少年提供切实有效的助学服务。先后组织开展“中国茅台·国之栋梁”“芙蓉学子”“维品鲜生”“金川助学”等爱心圆梦系列公益活动,累计资助640余名贫困学生,发放资助金160余万元。
深入开展关爱贫困青少年活动。利用“六一”等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共青团关心关爱困境(留守)儿童活动”,2018年以来,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展相关活动52场次,覆盖2000余名贫困留守儿童;联合社会组织共同举办“关爱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情暖童心·乡伴童行”共青团红色军事蜕变公益夏令营,丰富贫困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锻炼和培养他们独立自主、挑战挫折的意志品质。
建设关爱志愿服务队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青少年志愿者招募工作,依托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返乡大学生、青联委员、社会爱心人士等组建青年志愿者关爱队伍,针对贫困留守儿童开展“大手拉小手”、支教助学、亲情陪伴等团队帮扶工作,切实帮助他们实现物质、精神、情感和文化“脱贫”。
搭建关爱服务平台。在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幸福家园小区打造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配置图书室、爱心超市、音乐舞蹈室等,将安置点打造成孩子们向往热爱的温暖港湾。截至目前,平台已有效覆盖安置点困境(留守)儿童18000余人次。
联合丽江市青少年宫开展“助力脱贫攻坚·关爱扶贫队员子女”活动,举办彩虹公益绘画班13期,覆盖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子女390余人次。
开设辅导课堂 助力生活融入
市、县两级团委通过整合资源,聘请专业老师和招募青年志愿者,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开设“四点半课堂”,为搬进安置点的贫困群众解决子女放学后脱管和失教的问题,有效填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空缺,让安置点的孩子们更加热爱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增添动力。
团市委、宁蒗县团委积极打造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幸福家园“四点半课堂”,义务对安置点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已累计开展58期,共覆盖安置点贫困学生12000余人次。永胜县团委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梨园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共青团四点半课堂”,无偿为随迁儿童、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心理健康及兴趣爱好等辅导,覆盖梨园社区青少年200余人,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
(作者:石皎皎)
上一篇:让担当作为蔚然成风
下一篇:厕所革命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