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帮扶我的镇干部。”9月9日,柞水县曹坪镇东沟村贫困户陈寿明说,“镇干部与我非亲非故,但每个月都来看我,还安排我在村上的公益岗打扫卫生,使我每个月有了稳定的收入。”
曹坪镇有2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其中6个为深度贫困村,1.59万人口绝大多数是农业人口,属于典型的秦岭山区农村。这里山大沟深、土地稀少贫瘠,群众长期靠天吃饭。2014年底曹坪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84户6046人,初次识别时全镇贫困发生率为38.1%,其中东沟村高达68.8%,是全县乃至商洛市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村。
面对复杂困难的局面,曹坪镇党委从堡垒强基、头雁培育、先锋引领、聚力攻坚“四大行动”,到持续深化“三比一提升”,努力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协同推进、互促共赢。该镇各村先后发展了19个市场主体和5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合作社中,探索党员分类管理、党建引领脱贫发展模式;实施先锋引领型举“旗子”、 潜能激发型探“路子”、 跟踪服务型出“点子”、关心关爱型强“底子”等分类模式,涌现出一批先锋引领型党员,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村上是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落实那落实,最终都要在村上户上去落实。我们要把干部力量下沉到村到组到户,全面深入群众中去开展工作。”曹坪镇党委书记吴正锋说。
镇上脱贫攻坚工作由党委书记统筹,党政主要领导分片、其他班子成员和科级领导干部到村担任联村领导,村级推行联村领导统筹、第一书记负责、“四支队伍”全面配合的工作机制,把攻坚拔寨的关键点位下沉到村到户到人,把精锐力量聚集到村到户到人,把脱贫指标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马房湾村贫困户李达树搬迁到了窑镇社区集中安置点。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他去年承包了一个木耳大棚,通过“借袋还耳”的方式“借”了2万个菌包。当年第一茬就采摘了干木耳720多公斤,通过直接收益和产业奖补收入了2.1万元。
按照“借袋还耳”“借棚还耳”模式,曹坪镇在中坪社区、窑镇社区、马房湾村、东沟村等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发展木耳产业,共建设吊袋木耳大棚127个3.76万平方米、地栽木耳150余亩,可年产优质干木耳300吨以上。
2019年7月,曹坪镇445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入住新家。镇上引进了宝鸡豪克工贸有限公司在德和小区和中庙村兴建球类加工缝纫生产线,把社区工厂办到群众家门口,让80多户搬迁群众实现了就地就业,户均月收入稳定在2500元,同时依托“百里药谷”中药材主产区的资源优势,在窑镇社区搬迁点引进企业投资1500万元建设中药饮片加工厂,可吸纳50余人长期稳定就业,让搬迁贫困户“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真正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目标。
截至目前,曹坪镇已累计减贫1852户592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5%,所有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较大提升。
上一篇:“梁书记比亲人还要亲”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