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穗县聚焦农村产业革命,按照“党建促产业、产业带民富”的工作思路,打破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动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覆盖最大化、设置最优化、功能最强化,示范引领农村产业兴旺、农民脱贫致富、乡村全面振兴。
人才在产业链上“联育”
支部在产业链上“联建”。聚焦农业规模种植坝区、林下经济规模种养殖场、规模种养殖产业园区“三类基地”,着力构建“基地建支部、党员带农户”的组织模式。以产业为依托,以基地为载体,以富民为目的,按照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统一行业标准等需要,分别设坝区、林下经济、产业园区等党支部,根据从业党员的实际情况组建产业党小组,形成“基地党支部+产业党小组”组织体系,推动基地产业功能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截止目前,全县56个产业基地建立17个党支部,同步设立24个产业党小组,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产业链有机融合,使党员带领群众致富效应在产业链条上不断延伸。
群众在产业链上“联富”
企业在产业链上“联营”。按照“作用类同、行业相近、产业互补”的原则,对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合作组织等涉农经营主体和辐射范围涉及几个村内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行业的会员党员组织起来,设立党总支,下辖各村支部和经营主体支部。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社区工厂等生产经营范围主要在一个村,村(社区)多数党员和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建立村企联合党支部。对“一鱼一鸭、两菌两菜”特色优势产业,实行“一产业一协会、一协会一支部”,组建产业协会,同步成立党组织。按照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的“五统一”要求,创新实施“基地+市场”“线上+线下”“坝区+城区”等营销模式,采取统一标识、统一直销,推动林下、坝区农产品就地就近实现进机关、进学校、进超市、进医院、进社区、进企业、进电商等“七进”销售,推动“穗货出山”。目前,全县成功签约20000亩辣椒产销订单、1500亩茭白产销订单、6000亩蔬果产销订单;共组织37家线上销售主体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415.5万元,164家线下销售主体带动农产品销售14946万元。
支部在产业链“联建”
人才在产业链上“联育”。以“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为基础,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每名党员可根据自身的特长、爱好和从事产业特点择岗认岗,为群众提供种植、生产、销售等全程服务,将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把党员培养为致富能手,催生更多的“主心骨”“领头羊”实现支部对产业的“精准引领”,让党员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党员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服务员”。同时,以“党带群、先带后、富带贫”的方式,创新开展“党员+”工作,即“党员+帮扶主体、党员+经济实体、党员+就业培训”,每个“党社联建”干部联系一户富裕户、扶持两户示范户、帮助三户贫困户的“联一扶二帮三”方式,组织致富能人、党员、产业大户,积极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利用党员能人掌握的技术、销售渠道等优势,为群众提供上门指导、资金扶持、产品帮销等服务,实现“滴灌式”精准帮扶。
企业在产业链上“联营”
群众在产业链上“联富”。按照“产业共建、红利共享、前程共赴”的思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利益联结中的主导作用,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党社联建”模式,通过发展产业变“老板”、参与管理变“经理”、流转土地变“地主”、劳务就业变“蓝领”、入股资金变“股民”的五变方式,广泛引导、组织、发动群众多形式、多方式、多渠道参与建设、投身发展。同时,科学合理分配村级合作社(企业)、村集体、群众(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份额,形成“三变·五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96个、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总产值达3.4亿元,14个坝区农户流转土地资金1200万元,务工薪金450万元,联结分红520万元,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90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均超过5万元,最高村达309万元。
供稿|三穗县委组织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