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资讯

【2018年第三十五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的建设工作专刊之三】

时间: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贵州党建云

  编者按: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民生大计。安置地党组织要聚焦聚力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提供优质服务,切实解决好搬迁群众的难事、急事、烦心事。要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安置地法治、自治、德治水平,着力提升搬迁群众的归宿感、获得感、幸福感。现将盘州市亦资街道、凯里市清江小区做法予以刊发,供各地学习借鉴。

  盘州市亦资街道:“三无”服务暖民心

  盘州市亦资街道坚持用心用情从细微处着手,帮助1355户4856名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家园、过上好日子。

  关怀“无微不至”,让群众在心理上融入城市。一是“家访”疏导消除顾虑。建立“家访”制度,组织社区干部、志愿者开展“家访”3620人次,把关怀送上门。协调团市委派驻2名心理辅导志愿者进社区开展心理疏导,开展“我是城市人”宣讲活动,帮助搬迁群众消除搬迁后的思想顾虑。二是邻里互助增进感情。社区党支部主动介入,从邻里互助入手,以5至10户为单位组建群众互助小组,组织开展“串一次门、聚一次餐、拉一次家常”等互动活动430余次。同时,组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让群众在“喜事难事”中互帮互助,感受邻里友情、浓浓乡情。三是文娱活动丰富生活。社区党组织牵头建设社区影院、棋牌室、舞蹈室、书画室,组建广场舞队、秧歌队、山歌队、棋牌友,把群众“请”出家门开展文体活动。

  服务“无所不在”,让群众在生活上融入城市。一是“手把手”教会生活技能。联合团市委、市妇联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与475户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上门手把手教群众收看网络电视、坐公交车、微信支付等。二是“一站式”提供便民服务。协调移民、卫计、民政、人社等部门建成“一站式”社区便民服务中心,9名机关干部驻点服务。同时实行网格化全程代办,由网格员收集群众代办事项,集中办理。如顾金怀身患残疾行动不便,儿女长期在外务工,社区网格员当起了他家的“代购员”,让他足不出户就能生活无忧。三是“树新风”建设文明社区。把《居民公约》编成顺口溜,在搬迁群众中传唱。发动社区老村干、老党员、群众代表成立“社区居民议事会”“好人好事理事会”,共商共议社区发展。评选“勤俭持家户”“卫生文明户”“敬老慈幼户”“诚信守礼户”,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

  岗位“无中生有”,让群众在发展上融入城市。一是推荐输送一批就业岗位。全面梳理辖区内群众家庭劳动力、就业需求,联合市人社局、市妇联、市职业技术学校等开办“社区职校”,举办装修、月嫂、家政、茶艺等技能培训24期1450人次,协调园区工厂、建筑工地及周边酒店、超市、小区物业等,为群众推荐就业岗位511个。二是自主创造一批就业岗位。专门设置社区保洁员、保安等就业岗位187个;利用社区闲置土地、房屋引进企业建停车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创造就业岗位43个;协调增加治安巡逻员、计生协管员等公益性岗113个;30名群众加入新成立的家政服务队,实现户户有就业,有稳定收入来源。三是量身定制一批创业机会。根据群众特长和创业意愿,鼓励、扶持52户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如郭景学以前做卖菜生意,社区帮助其在农贸市场协调摊位“重操旧业”,每月收入3000元以上。

  凯里市清江小区:“四心”服务让搬迁群众

  融入城市新生活

  清江小区安置点以党建为引领,成立党支部1个、楼栋网格党小组11个,深化拓展服务功能,创新开展“四心”服务,提升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注重“知心”交流,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小区党支部结合搬迁户主要来自凯里市以及锦屏、黄平、台江等县的实际,根据不同的生活习惯、民族习俗,一是抓好搬迁党员的思想教育。通过“三会一课”、党的主题活动等方式,让党员及时融入社区党组织大家庭,同时收集各地搬迁党员意见建议,配合支部工作。二是抓好搬迁群众的感恩教育。将22栋安置楼划分为11个党建网格,将132名党员明确到各个网格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搬迁群众“一对一”“一对多”结对联络,开展“做知心人、说知心话、做知心事”活动,教育引导搬迁群众铭记党的恩情,改变传统生活习惯,加深彼此熟悉程度和亲切感,逐步实现“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从一群人影响到整个小区”的转变,进而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

  提供“贴心”服务,解决搬迁群众烦心事。社区8名工作人员分片包干、56名协管员按楼栋结对服务,疏理就业、就学、就医服务清单,以网格为单位,定人、定事、定职责开展贴心服务。如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搬迁群众开展家庭签约,提供“医共体”专家治疗及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开办“市民夜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先后举办了电焊工、厨师、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挖掘机、月嫂等技能培训班10期。通过社区党组织的贴心服务,协调解决235名随迁子女转学问题;750名参加培训搬迁群众全部实现就业,月收入2000-7000元;农低保转为城低保29户;办理医疗救助2户,临时救助2户,先后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困难320件次。

  办好“暖心”实事,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成立便民利民服务中心,配套办事大厅、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餐厅、娱乐室、休息室、心理咨询室、“四点半”学校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暖心秘书”服务计划,公开服务人员和联系方式,重点为贫困户、留守儿童妇女、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上门预约服务。组建社区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法律援助、就业指导、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电器维修、理发织补等便民活动。

  着眼“舒心”生活,提高搬迁群众幸福度。结合搬迁群众中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开展“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为主题的服务活动,完善小广场、小音箱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选派12名具有文艺特长的社区协管员帮助指导群众组建9支苗歌队、芦笙队、腰鼓队、舞蹈队,利用节庆日举办社区春晚、民俗活动、体育活动、山歌对唱等活动,把对党的感恩之情以及歌颂党的好政策等题材编制成歌曲传唱、排成节目展演。目前,开展社区文艺演出20多场次。


原文链接:https://www.gzzzb.gov.cn/cmsFront/contentFront/105000/11551015/1542812233403006.htm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