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管理

抓改革 促创新 阜新市新邱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建设结硕果

时间: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辽宁智慧党建云

  阜新市新邱区牢固确立人才引领转型振兴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试点建设,通过市委推动、部门联动、省市互动,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方面,探索形成了“新邱经验”。

  探索完善科学精准、开放合作的引才机制

  坚持按需引才、以才促产导向,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需求,大力引进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和基础人才。一是以产引才。以煤化工、装备制造、物流等优势产业和大唐煤制气、大金重工、巴新铁路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先后开展34轮人才、技术、项目需求征集活动,在充分掌握需求基础上形成引才地图,制定“一对一”计划,提高引才对接精准度。目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兼职、培训指导、挂职服务等方式,共与15个高校院所和9个学会形成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二是以赛引才。深入实施“双招双引”工程,引进了一批以中科盛联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团队。中科盛联博士团队创造性地提出“百年赛道小镇”设想,将废弃的百年露天矿坑改造成世界首个矿坑赛道,成功举办“国字号”等赛事7场。通过举办赛事引进签约赛车俱乐部、赛车协会34家,签约汽车后市场、传媒等项目132个,汽车飘移锦标赛交易额达到7000余万元,形成了引来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催生一个产业的生动实践。三是以才引才。充分释放以才引才链条效应,聘请“千人计划”人才在内的8名专家为“引才大使”,帮助引进经营管理人才12人。同时,建立涵盖7大类323人的新邱籍优秀专家人才信息库,编纂《新邱意韵》发放给每名人才,并通过微信、电话、邮件等方式加强沟通联系,强化本土人才的归属感。充分发挥新邱籍人才桥梁纽带作用,吸引大爱嘉华纺织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凤还巢”,推动实现以才引才。据不完全统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人才总量年平均增速达11.7%。

  探索完善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用才机制

  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导向,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让各类人才为我所用、用得其所。一是“项目+”模式实现人才产业精准对接。以物流、煤化工、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等产业为重点,与中国物流协会、省土木建筑学会、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等进行对接,建立区校联盟、校企联盟,在废弃矿坑生态修复、煤矸石综合利用、肉驴“育繁推”一体化、锂离子电池研制等项目上深化合作,助力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平台+”模式实现人才企业良性互动。截至目前,园区企业与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环境学会、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学会服务站7个、科技创新基地(中心)3个,有效推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19项。推动建设废弃露天矿生态修复产业技术研究院、阜新人才转型学院和阜新春树职业培训学校,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三是“团队+”模式实现人才共享协同发展。依托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和中国固废网专家团队,推动15家新型建材企业成立隧道窑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区内人才交流共享,实现产值1.8亿元。同时,充分发挥“两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与阜蒙县、太平区、高新开发区共享省营养学会、土木建筑学会、化工学会人才团队,共同推进城市规划、平台建设、产品研发,进一步扩大使用效益。

  探索完善保障有力、运行长效的留才机制

  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导向,积极创新方式方法,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用暖心服务留人。在财力有限情况下,利用棚改后闲置楼房,投资800万规划设计了4000余平方米的专家驿站和人才公寓,为引进专家人才提供周转性住房。建立600平方米的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加强部门服务协同联动,并实行服务专员制度,为人才提供一站式、管家式、个性化服务。先后有86名人才入驻人才公寓,帮助协调解决各类问题54件。二是用政策制度留人。先后研究制定了柔性引才办法、人才公寓暂行管理办法、学会专家联络员制度、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等7项政策制度。健全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对特殊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聘请红色说书人为党校教师,避免了人才流失。广泛宣传人才支持政策,做到应享尽享、用好用足。三是用良好环境留人。深化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将本土人才和柔性引进的专家均列入联系服务范围,通过电话微信、走访慰问等方式,掌握专家人才生活和工作情况,共与专家人才联系对接140次。举办“人才的力量”展演活动,展示各领域杰出人才事迹,特别是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风采,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惜才的浓厚氛围。

  (阜新市委组织部供稿)


原文链接:https://www.lndj.gov.cn/uploads/html/site-5/info/30076.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