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等县实施一村一头雁、一屯一能人乡土人才培育“留人计划”,以驻村帮扶为有力抓手,在全县挖掘培育各行业“头雁”、能人300余名,辐射带动了畜禽养殖、水果种植等产业蓬勃发展。
精心指导,上下联动齐发力
“2024年村里养蚕的农户多了12户,全村养蚕产值超过200万元。”福新镇松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汤庆坤介绍,在上级有力协调下,驻村干部及时帮助农户改造升级设施设备,新建专业养殖场所,培育示范养殖农户,吸引了更多群众通过种桑养蚕实现增收。
天等县针对选派村的“头雁”、能人培养需求,积极对接各级后盾帮扶单位,精准选派70余名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干部到村帮扶,确保发挥帮扶最大效能。
作为天等县定点帮扶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综合考虑天等县产业发展实际,将实施“头雁+能人”计划纳入厅定点帮扶工作要点,明确要求由11个定点帮扶村驻村队伍领衔,结合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和“高素质农民”项目,为每个帮扶村培育至少1名国家级“头雁”和4名自治区级“头雁”,年内为各村培育1名能人,进一步明晰了驻村帮扶目标,确保培育工作有序推进。
悉心培养,用足资源育强才
“我们带着种植大户参与产品宣传推介,更好地提升产品知名度,锻炼群众的产品宣传能力。”日前,走进2024年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崇左展厅,刚刚介绍完本村坚果产品的天等县都康乡龙布村驻村干部王小禄说。
为更好发挥培训资源叠加优势,构建更加紧密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天等县探索驻村引领、能人参与、全面铺开的品牌塑造模式,争取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后盾单位下沉“联村共建”,推动党员干部赴村屯开展农技培训、政策宣讲等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农业生产知识所需,指导乡土人才以品牌化思维发展产业。
天等县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产业人才培养中,紧密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肉牛养殖饲料需求,创新实施秸秆养畜工程,建立秸秆收储、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机制,探索培养“职业收草人”26名,打造秸秆回收再利用示范基地2家,承办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2024年以来累计收购秸秆近36万吨,产值超1.4亿元,帮助农民群众直接增收超6000万元,为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和谐并进提供了更有力的乡土人才支撑。
全心发力,释放效能促增收
在上映乡电子商务中心,一场助农直播带货正在进行,3名年轻的主播架起手机支架,熟练地展示着熏制腊肉,直播间里互动不停。“我们搭建平台,一对一全过程教学,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带货助农行动中来。”提起村里培养的青年人才们,该村的第一书记曾令湖说。
为充分发挥驻村干部“领头雁”作用,天等县以乡镇为单位,整合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组建电商销售团队,在电商平台开设农特产品商铺,通过“直播+短视频+展销”的新零售模式,线上线下帮助群众销售腊肉、红薯等农特产品,销售额近600万元,进一步破解了特色农产品销路难题。
肉牛产业是天等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天等县立足资源优势,牵好“牛鼻子”,以驻村工作队为枢纽,牵头整合产业链上党员力量,成立肉牛产业链、牛羊产业协会,有效实现驻村工作队、村级党组织、股份经济联合社、头雁能人多方共建,集聚肉牛产业人才抱团发展,着力打造“小规模、大群体、广覆盖、普受惠”的肉牛养殖发展模式。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