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超在灌阳县的一处蓝莓园开展保花保果技术指导。 (陆超供图)
今年7月,陆超在指导种植户如何管护翠冠梨。
2024年3月,陆超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在黄关镇中秀村开展灌阳雪梨保花技术指导工作。
扫一扫,看陆超的日常。
□记者秦丽云 李忠波 通讯员陆仕臣 时荣林
桂林,一年四季各种水果轮番登场,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打造“花果山”的,除了勤劳的农人,还离不开各级农技专家的辛勤指导。
年近花甲的陆超,是助力桂林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自治区级科技特派员之一。从担任水果栽培技术的职校老师,到兼任科技特派员,在过去20多年的岁月里,陆超在灌阳县专注推广梨、李、柑橘等优质水果品种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被当地果农亲切地誉为水果产业“守护者”。
从今年7月至11月,记者多次跟随陆超深入田间地头,用镜头、用笔,见证他倾心扎根乡土,守护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众多平凡又不平凡的工作瞬间。
职校老师
为全县水果发展难题建言献策
灌阳县是水果产出大县。1986年,正在读职高的陆超,因所学的是园艺专业,所以对当地水果产业特别关注,也在心里深深地埋下了为农业发展做贡献的种子。
职高毕业,因填报高考志愿时无缘园艺专业,陆超在广西农业大学学习机电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母校——灌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机电专业教学。不过,这名机电教师,心里最牵挂的却依然是灌阳梨产业的发展。
原来,20世纪90年代,灌阳雪梨种植产业虽蓬勃发展,但雪梨品质却逐年下降。作为南方梨唯一优质品种,灌阳雪梨如何保住这个得之不易的品牌,成为当时年轻的陆超颇为关注的大事。
“为了家乡梨产业的发展,我总得做点什么。”抱着这个念头,1999年,陆超向灌阳县人民政府时任县长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就如何加强灌阳雪梨原有品种的改良、优良品种梨的引种,以及成立灌阳县水果高新品种示范园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一封信,改变了陆超的职业走向,也改变了整个灌阳梨产业的发展。很快,灌阳县人民政府落实灌阳雪梨品改和引种优良品种梨的工作,要求陆超所在的灌阳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立灌阳县水果高新品种示范园实施小组,并任陆超为副组长。
2000年,灌阳县水果高新品种示范园建设正式启动。当年,陆超和同事引进了翠冠梨、黄花梨、六月爽等新品种,一边专注幼苗新植事宜,一边探索将翠冠花芽高位嫁接到灌阳雪梨树上。当年,实施高位嫁接的翠冠梨,不仅果实甜、脆、化渣,且保质期长。
成功的探索经验,必须推广。2001年,陆超与同事王礼平一道将翠冠梨花芽高位嫁接到灌阳县新街镇江口村灌阳雪梨树上。很快,江口村的翠冠梨因品质优、价格高名扬四方。江口村翠冠梨发展的良好势头,让整个灌阳县种植户看到了新希望。灌阳县人民政府及时出台了灌阳县万亩水果带建设实施方案,以翠冠梨和黑李为主导产品,突显万亩水果带效应,促进灌阳县水果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20多年专注一事
甘当水果产业“守护者”
2024年7月11日,天气晴朗。正值酷暑,乡野处处炎热。陆超身穿一件红色的科技特派员红马甲,头戴一顶遮阳帽,来到了灌阳县灌阳镇福星村的一处梨园。
“幸亏您的指导,我今年种的翠冠梨比往年都好!”种植户王熙平一边打招呼,一边采摘鲜梨请陆超品尝。
年近七旬的王熙平种梨10多年,但是梨产量和品相总是不佳。2022年初春,陆超在一次下乡走访中遇到了王熙平。当时,王熙王正按照往常的做法,只给梨树施肥,舍不得修枝、疏果。陆超见状,主动上前提供指导。没想到,老果农坚持己见,拒绝接受指导。
陆超不怕被拒。此后,他多次来到王熙平的梨园,耐心指导,甚至为了尊重老人的想法,他提出了“只拿三棵树做示范”的要求。随后两年,“示范树”的梨子结得又大又甜,王熙平才心服口服,全部接受了新的管护技术。
深入果园,遭拒;耐心指导,被接受。陆超说,这样的工作“循环”,已成了家常便饭。2005年以来,担任科技特派员的陆超经常下乡入户送技术、推广新品种。可是,面对新品种或新技术,不少种植户选择不接受,甚至直接拒绝。
“只要能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受点委屈算什么!”抱着这个态度,陆超风里来雨里去,持之以恒地推广良种和良法,默默帮众多果农打开致富的大门。
谈起陆超,灌阳县灌阳镇福星村的柑橘种植大户吴新华赞不绝口。2013年,吴新华承包了上百亩撂荒地种果。当时,陆超专程上门给他提建议:规模化发展水果种植产业,选品种是第一位的,技术也必须掌握。“我当时根本不理解,对于陆老师的建议,我没当一回事。”吴新华说。现实很快让其“被打脸”,他率先尝试种的泰国青柚,失败了;普通砂糖桔高位换种沃柑几十亩,因没留辅养枝,也失败了。
数次失败的探索,让吴新华终于明白:陆老师的指导,必须听。这两年,吴新华根据陆超提供的指导,对普通砂糖桔实施高位换种,利用缓冲型嫁接金秋砂糖桔,终于扭转了亏损局面。2023年,吴新华种的金秋砂糖桔亩产量稳定在2500—3000公斤,且因果品优质,入园收购价高达8—10元/公斤。这些经历,让吴新华对陆超的专业水准和敬业态度钦佩有加。
熟悉陆超的灌阳县农业农村局安检站站长郑雪祯说,回望过去,陆超跑遍了灌阳全县水果产区,“哪里有水果,哪里就有陆超的身影,他是灌阳果农心中名副其实的水果产业‘守护者’!”
“幕后功臣”
获誉“最美科技特派员”
9月30日,陆超驱车来到灌阳县江口村的雪梨种植基地。因今年秋暖,不少雪梨枝头上已开出小白花。
“雪梨的暖秋管护特别重要,这关系到明年一年的收成。”陆超走进梨园,与正在园中忙碌的果农面对面交流,并向他们分享保湿、保叶、防病、增肥等秋季管护技术。
多年来,把工作地、试验室搬到果园里是陆超的工作常态,也是他收获成绩和认可的舞台。
在种植理念方面,陆超的想法大胆又切合实际。从2005年起,他就开启“灌阳县优质水果选种与示范”项目,并提出了桂北地区优先发展落叶水果种植和常绿水果早熟品种的新理念。这,对灌阳县调整水果产业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直接避开霜冻、雪灾对水果的危害,为农民挽回上亿元的经济损失。
在新技术推广方面,陆超的原则是:先试种,后推广,不盲目发展水果种植。过去20多年里,他先后在灌阳县新街镇龙中村建立灌阳县水果高新品种试验园、灌阳县黑李综合性防治细菌性穿孔病示范基地、灌阳县梨李提质增效示范基地等示范基地5个。他还成功引进并筛选出大五星枇杷、东魁杨梅、翠冠梨、香脆秋桃等8个优良新品种,推广新技术15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46期,培训农民5326人次,发表各类科普文章136篇,推广种植面积1800多公顷,新增产值超2亿元。
此外,陆超还有很更多的探索和实践为人称道:他用“肥水平衡法+生草法”解决梨树翻花问题;探索缓冲型高位嫁接技术,在稳产的同时提高嫁接的成功率;他还独创“七先七后”理念,侧重试种、推广和品质等水果产业发展“关键词”。正是多年持续的努力,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科技特派员,助力灌阳县成了特色水果生产大县、强县。
2023年,灌阳县水果种植总面积30.47万亩,产量71.03万吨,总产值21.23亿元。其中,梨种植面积6.01万亩,产量17.2万吨,产值6.88亿元。
自2020年以来,陆超在专注水果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灌阳县优质稻全产业链服务中去,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民+科技特派员+订单+品牌”新模式,打造优质大米品牌。同时,他牵线搭桥为企业进行二项科技成果转化,仅“象恢1973”和“丹香优珍”粮优质稻的订单辐射面积就达5000亩,年均为农民增收70多万元。
陆超佳绩,有目共睹。2017年至2023年,陆超连续7年获评区级科技特派员年度绩效考核优秀等次。2021年、2023年,因工作成绩突出,陆超二次获全区通报表扬。2023年,陆超被桂林市评为“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同年,他被自治区评为“最美科技特派员”。
荣誉傍身,陆超依然忘我工作。这两年,他又对广西作为“水果大区”如何向“水果强区”转变,提出自己的思考,并开始新的探索和实践。他说,尽管已近退休之年,但是为了甜蜜的水果事业,他仍将奋力前行。
(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秦丽云、李忠波摄)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