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症状及规律:主要为害果实,茎、叶片也被危害。在果实上初生水浸状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病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可蔓延至整个果面,内部褐色腐烂。潮湿时斑面产生白色棉絮状霉,并向嫩茎蔓延,病斑褐色凹陷,其上部枝叶萎蔫下垂,潮湿时,花茎等病部产生白色棉状物。发育最适温度30℃,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菌丝体发育良好。此外,重茬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密植、通风不良,遇下雨造成地面积水、潮湿,均易诱发本病。
2、防治建议:(1)与非茄科、葫芦科作物轮作3-4年;(2)加强田间管理。高畦种植,及时摘除病果,杜绝病菌蔓延。增施磷、钾肥。(3)药剂防治: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