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贵州黄道:建设和美乡村 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时间:2024-04-12 作者:佚名 来源: 共产党员网

  

  

  近年来,贵州铜仁市万山区黄道乡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进特色小寨建设,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黄道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之路。

  

  

  

  昨天10:30 上传

下载附件 (334.19 KB)

  

  因地制宜强规划谋长远

  2023年7月,铜仁市印发《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实施方案》,确定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建设为载体,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为落实上级文件精神,黄道乡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充分考虑各村具体差异、资源禀赋各具特色等情况,按照“立足实际、满足需求的功能性,回归本真、营造村落的院落感,民族风情、体现诗意栖居的个性化”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特色的原则,优化村庄分类,有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水绕青山、木墙青瓦、曲廊亭榭……走进黄道乡瓦寨,犹如走进了一幅精美的水墨画,游客在诗意环境中享受惬意时光。

  瓦寨位于黄道乡东南部,隶属丹阳村。整个村寨四面环山,寨子顺着斜坡修建,排列紧凑,背后古木参天,黄道小河及万山至湖南芷江公路从寨前窘境而过。2011年以来,先后被评为“贵州魅力侗寨”和“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昨天10:31 上传

下载附件 (326.44 KB)

  

  近年来,黄道乡不断加大对侗族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做好传统村落风貌保护工作,让“乡愁”有“乡”可寻。修复的风雨桥、钟鼓楼和具有侗寨特色的吊脚楼是瓦寨传统村落的标志性建筑。笔者了解到,瓦寨传统村落现保存有65栋木房,其中“房龄”最长的已百年有余,最短的也有70年的历史。

  “我们着力打造环境美、产业强、人文美的乡村旅游型特色小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黄道乡丹阳村党总支书记张洪群说,村寨美了,游客多了,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旅游饭,很多年轻人竞相返乡创业。

  同时,黄道乡着力盘活村寨闲置资源,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不断彰显村寨特色,不断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空间,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乡风文明相得益彰,把自然村寨建设得富有特色,切实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除此之外,黄道乡还从加强村寨建房管理入手,强化特色小寨民居建设面积和风貌管控,不断提升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品质。按照“建房必审批、施工必挂牌、违建必拆除”的原则,建立健全乡镇专管员、村级协管员、组级信息员三级监管机制,实现建房用地全过程监管。

  

  

  

  昨天10:31 上传

下载附件 (319.08 KB)

  

  塑形铸魂强品质促和美

  青山似锦,绿水环村,黄道乡田坪村美景如画。

  沿着田坪村的乡间小路一路前行,是500亩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坝区,每年春天,坝区里的油菜花竞相开放,放眼望去,满满的金黄色铺天盖地,一栋栋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白墙黛瓦,天上蓝天白云,地下油菜花鲜艳夺目,路在花中,人在景中,宛如一幅幅画卷铺展,扮靓了美丽乡村。

  近年来,该村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还不断挖掘传统民俗文化,让美丽村寨气质更佳。

  “每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到正月十五(过大年)期间,我们村都会自发组成鼟锣队伍,到其他村寨进行比赛。今年年初,我们村还派出了7名队员代表黄道乡参加了区里面的大型比赛,并赢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说到鼟锣,田坪村党支部书记刘凡总是信心满满。

  鼟锣作为100多万侗族同胞中目前最为独特、古老、保存最为完整的民族文化艺术之一,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作为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侗族儿女勤劳智慧、富于创造、进取向上的精神。黄道乡一直致力于通过鼟锣传承为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按下“加速键”,通过鼟锣加深了对自己民族的认识和了解,多形式、多途径推进鼟锣文化遗产大众化,增强侗族同胞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塑造出一个个新时代黄道侗族人。

  

  

  

  昨天10:31 上传

下载附件 (305.85 KB)

  

  扎实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建设,黄道乡坚持保护优先、分类施策,结合村寨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既塑乡村之形,又铸乡村之魂。

  黄道乡着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传承保护好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村寨特点。

  同时,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自然村寨风貌,围绕村寨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特色小寨,切实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此外,还从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寨环境清洁卫生入手,有序推进厕、污、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截至目前,已完成全乡厕、污、垃、产业路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

  

  

  

  昨天10:31 上传

下载附件 (447.34 KB)

  

  共建共享强治理激动力

  以前,黄道乡长坳村荒山多,也缺少合适的产业,是名副其实的二类贫困村。2019年过后,长坳村抓住全乡大力发展香柚种植这一契机,通过村企联建壮大集体经济,并采取“党建+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先后种植香柚2000余亩,让群众每年获得18万元土地流转金,同时还能获得60万元的“薪金”。香柚产业的发展让群众致富增收,森林的覆盖率也提高到70%以上。该村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建设和美乡村,不仅要让村寨美起来,更要让群众富起来。黄道乡积极发展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林下经济以及乡村旅游等产业,并以“强村富民”行动为抓手,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以产业兴村、农文旅融合等方式为和美乡村提供产业支撑。

  同时深化基层协商民主,积极引导寨民树立乡村振兴“自商、自筹、自建、自管”意识,推广培育“寨策民宣、寨务民理、寨事民议、寨业民建”自管机制,确保特色小寨建设有持续的动力和活力。

  此外,黄道乡还按照乡村建设“尊重寨民意愿、为寨民而建、让寨民来建”的原则,建立健全自下而上、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实施机制。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坚持以寨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以共建共享为载体,确保民众利益实现最大化。

  

  

  


原文链接:https://tougao.12371.cn/gaojian.php?tid=5689948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