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建设

青山流金 古建生辉 永泰执“绿”为笔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间:2023-08-14 作者:佚名 来源: 福州农业局

  

  

  

  游客参观盖洋乡土文化展示馆。(盖洋乡供图)

  

  山川如黛、水似碧玉、鱼翔浅底、万物争荣……放眼永阳大地,一派生机盎然、沃野皆绿的景象。绿色,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更源自于永泰县久久为功的潜心守护。如今,一篇篇“借绿生金”的故事正在永泰不断上演,共同织就一幅“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以“绿”为底

  大山深处茶飘香

  清晨,一场细雨过后,洑口乡紫山村白雾缥缈,山峦若隐若现,与碧绿的茶山连成一片。驱车驶过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永泰县海拔最高的茶园——紫山天茗千亩高优红茶示范基地时,负责人李国来正在茶园忙碌。

  “眼下正是茶园管护的关键时期,及时施肥可以补充树体养分,促进茶树的生长,提高夏茶的品质和产量。”自2009年返乡后,李国来已在这片茶园辛勤耕耘了14年。

  李国来是一名退役军人,后来转业前往武夷山经商,结识了许多茶商,因此开始了与茶叶的缘分,而家乡的好生态是促使他回乡种茶的最本质原因。

  “高山云雾出好茶,紫山村海拔高,常年雨水充沛、光照充足,这些自然环境特别符合茶叶种植的条件。”李国来说,经过多年努力,他打造了自主品牌“紫山天茗”,培育有红茶中的“金玫瑰”和“金牡丹”等名优品种,年产茶青1万公斤、茶干2500余公斤,产值超1000万元。茶园还被列为正山堂茶青供应基地。

  青山绿水逶迤去,生态富民入画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李国来不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他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当地村民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种茶面积超300亩,村民年均增收超4万元,好生态带来的好效益正在紫山村不断彰显。

  林下生金

  生物技术变“闲”为宝

  近日,在红星乡礼柄村川山香草谷的树林下,一簇簇石斛缠绕在树干上,种植空间错落有致,树下三三两两结队的村民,正开展日常管护工作。昔日幽静沉寂的森林,如今变得热闹起来。

  5年前,川山香草谷负责人侯明香看中了礼柄村良好的生态,并在此承包山林种植石斛,如今已经初具规模。

  “石斛被誉为‘仙草’‘植物黄金’,其长出的石斛花则更为珍贵,干花市场售价在每公斤10000元~16000元。”侯明香说,谷内的石斛都是自行人工育苗,在组培室内培育半年左右,即可绑扎在树木表面开始自由生长,待到石斛的根系长出来后,还可以进行分株培育。

  值得一提的是,川山香草谷是永泰唯一组培多肉的企业,企业采用自主研发的多肉组培技术,让当地山林资源成为绿色“黄金屋”。引进上海福地多肉直播团队,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海外市场,多肉产品年销售额可达1000万元。

  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一座座“沉睡”的森林正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靠山”。礼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在燊表示,目前川山香草谷通过“科研院所+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礼柄村党支部共建,吸纳村民就业,带动村财年增收15万元。

  文旅兴村

  有“颜值”更有气质

  传承文化根脉,赓续绵延乡愁,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据统计,永泰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33个、省级传统村落47个,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近年来,随着永泰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老厝“活”起来、古村美起来。

  眼下正是荷花粉白黛绿之时,盖洋乡三对厝的一池荷花迎来了许多拍照打卡的游客。这三座建于清代的老宅历经189年风雨,庇护了一代代村民,如今又成为展现盖洋历史人文风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平台。

  在三对厝内由复旦大学专业策展团队打造的盖洋乡土文化展示馆,一件件物品承载历史,一幅幅图片记录进程,一处处实景浓缩记忆。通过“山居·安宅”“山居·耕植”“山居·有礼”三部分内容细致地展现了盖洋高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精华。

  “盖洋乡以政府主导、民间参与、高校合作的方式,不断推动三对厝的保护与开发工作,累计投入660余万元,为古厝建立起数字档案,办理了‘身份证’。”盖洋乡有关负责人表示,盖洋乡积极与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团队开展合作,深入挖掘盖洋高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精华,利用三对厝打造盖洋历史文书展示馆、乡土文化展示馆。

  

  

  

   [收藏] [打印] [关闭]


原文链接:http://nyj.fuzhou.gov.cn/zz/xxgk/xncjs/202308/t20230811_465449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