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公告显示,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全国粮价普遍稳中有升,稻谷、小麦、玉米等收购价,相较去年,都有小幅上涨,对此,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钟钰认为,增产之后,粮价仍有上涨,一方面和成本的提升有关,一方面与需求的增长有关,尤其是饲料的需求,使得玉米在产量较大增长后,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
多方因素致使增产增价
公告显示,除稻谷外,今年我国小麦、玉米、豆类等,产量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与此同时,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收购价也都有所增长。
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发布的10月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显示,2022年10月,我国早籼稻收购均价每斤1.34元,同比跌0.7%,晚籼稻均价1.38元,同比涨3.8%,粳稻1.39元,同比涨6.9元。小麦国内国际价格双涨,国内每斤1.58元,同比涨19.9%。玉米国内国际双涨,国内产区批发价每斤1.35元,同比涨10.7%元。
“从产量和价格上看,双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钟钰说,“产量方面,尽管经历了春小麦晚播、南方旱情、农资涨价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但我国先后实施了多项鼓励扶持、救灾减灾的新政策,如先后三次发放总量400亿的一次性补贴,如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的减灾救灾力量等。在这些因素作用下,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多了,小麦、玉米等单产都在提高。从价格方面看,成本提升是主要因素之一,如复合肥,今年涨价幅度超过40%,柴油涨价幅度同样超过了40%,这些都提高了粮食种植的成本。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下端需求增加,如我国生猪存栏数量达到非洲猪瘟疫情以前的水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玉米的需求。”
未来需关注食用大豆价格
在具体的粮食种类方面,小麦价格上涨较多。钟钰介绍,“以10月为例,今年10月的小麦价格,相较去年同期,上涨近20%,这其中,主要和成本的上涨有关。玉米涨幅相对较小,但也有10%左右,其中有成本因素,也有生猪存栏量扩大后的需求增长因素。2022年,我国玉米增产幅度相对较大,总产量增加93亿斤,单产提升幅度也非常高,增加了9.7公斤,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在这样的增产下,玉米价格仍有上涨,除了成本因素外,和需求的增加有很大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豆产量达到405.7亿斤,首次超过了2000万吨。供给的增加,使得大豆的价格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10月,我国大豆价格稳中略跌。黑龙江国产食用大豆均价2.95元,同比涨1.3%%,环比跌4.1%。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助力合约收盘价2.88元,同比跌5.6%,环比跌1.9%。
“我国食用大豆的市场,一般在1200万吨到1300万吨左右,食用大豆的增产,使得价格有所下降。未来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保障种植者的收益,如何调整供需结构,在保持大豆产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保障种植者的收益和生产积极性。”
来源:新京报
上一篇:牧原股份拟赴瑞交所上市募资
下一篇:粮食供应与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