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吴忠市纪委监委聚焦“稳住经济大盘”这一“国之大者”,紧盯稳岗就业保民生问题,立足职能职责,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创新监督,最大限度消除疫情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助力打好打赢就业收入扩增战。
紧盯压实主体责任,督促打好扩增战“主动仗”。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和自治区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吴忠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积极行动,督促市人社局迅速传达全国和自治区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督促其扛起稳就业扩增战主体责任。推动制定《关于落实自治区坚决打好就业收入扩增战“十项行动”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召开吴忠市人社系统打好就业收入扩增战动员部署会,引导干部职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决打好打赢就业收入扩增战。同时,督促人社系统开展“三送五进”集中宣传活动,编印人社政策操作指南、经办流程,成立人社政策宣传服务小分队,组建宣传专班,深入金积工业园区辖区40多家企业,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平台宣传解读政策,让惠企惠民政策应知尽知、应晓尽晓。
紧盯建立任务清单,督促打好保民生“服务牌”。督促市人社局制定《2022年“四大提升行动”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和任务清单》,明确任务书、路线图、责任状;两次召开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工作推进会,及时分析影响增收的不利因素,向5个县(市、区)发出预警通报,提出明确要求。大力推进“送政策进企业、送服务解难题”活动,制定《吴忠市支持扩大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促进文化旅游、农产品销售、消费市场繁荣、大宗商品消费、商贸消费发展、市场主体壮大等6个方面22条具体措施,全力以赴激活消费大市场,着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紧盯兑付惠企政策,督促下好促发展“先手棋”。聚焦“降、缓、返、补、创、训”政策落实,督促市人社局创新工作方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稳就业促增收政策落实的通知》《吴忠市落实稳岗位促增收政策操作指南》,通过大数据比对,精准向符合条件的单位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1至5月份,发放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18.7万元,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10.51万元。落实“免申即享”政策,向1765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199.69万元,惠及职工39132人;落实社保“减免缓”政策,共计降费减负17612.69万元。督促实施“技能宁夏”行动,结合企业、园区、现代设施农业、特色产业的用工需求以及个人求职愿望,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就业技能培训,全市开展各类技能培训577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5亿元,培育创业实体1335个,创造新岗位2479个。
紧盯优化人力资源,督促奏响引人才“最强音”。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专业技能人才、就业困难人员等四类人员,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督促市人社局切实履行促进就业职责,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24小时”不间断公共服务活动,全方位搭建岗位对接平台。针对群众反映的线上招聘人岗匹配度不强、双向交流不够深入、签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积极跟进,创新开展“直播带岗”活动,推动就业创业措施落实落细。督促市人社局提前做好公共就业服务谋划工作,大力开展“2022年春风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直播带岗、移民安置区专场招聘会等64场,提供岗位34367个,达成就业意向2711人。
紧盯帮扶困难群体,督促打好稳就业“组合拳”。会同市人社局深入县(市、区)、工业园区,采取当面问、实地访、随机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困难群众就业、残疾人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情况。督促市人社局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就业帮扶措施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全市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193人,其中困难大学生64人,市属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49人,企业见习93人。印发《关于做好全市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未就业人员建立台账,实行一人一账,一对一进行帮扶,通过“1311”政策帮扶1393人。建立“政府部门+劳务中介+劳务经纪人+劳动力”四位一体转移就业模式,有组织地对外输送务工人员1165人。1至5月,全市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6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306.45万元。印发《吴忠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操作指南》,建立区内外宁夏籍毕业生“两个清单”,发放各类高校毕业生补贴约312.88万元。(吴忠市纪委监委宗茂彬张向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