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服务

2021年我市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意见

时间:2021-07-19 作者:佚名 来源: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

  根据小麦品种抗性、生育进程、赤霉病菌源基数和天气趋势等相关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1年我市小麦赤霉病将会中到偏重发生,部分地区可能会暴发流行。主要预报依据:一是田间菌源量足。受秸秆持续还田等因素影响,田间菌源量不断累积。3月下旬调查,全市各县区均不同程度发现稻桩子囊壳,其中灌南县稻桩子囊壳平均枝带菌率1.7%,远超1%大流行的菌源指标。二是主栽品种感病。当前我市小麦主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较弱,利于赤霉病的暴发流行。三是易感病期长。据统计,全市小麦大面积抽穗扬花期差异较大,显著增加了遭遇高温高湿天气以及赤霉病感染机会;四是气候条件适合。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据市气象部门预测,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我市将会出现多个降雨过程,且大雾高湿天气几率较大,赤霉病暴发流行的几率也随之加大。

  针对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的严峻形势,要突出“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统筹兼顾、总体防治”的防控策略。赤霉病防控要坚持“适期防治、见花施药”的防控技术要点,坚持查苗情定防治适期、查天气趋势定防治次数。确保一次用药不动摇,两次用药看需要;首次用药须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努力做到“见花打药、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生育期极不整齐和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的区域或田块,第一次药后5天左右开展二次防治;若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治。要合理选择药种,加大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的推广应用力度,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替代多菌灵等抗药性强的品种,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要慎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刺激毒素产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要用足药量和水量,确保防治效果,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20~30kg,机动弥雾、静电喷雾亩用水量15~20kg,高效植保无人机亩用水量不低于1.5kg。

  


原文链接:http://nync.lyg.gov.cn/lygnyxxw/zzy/content/b1662aa5-9ae5-43cd-b924-dc09a875709f.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