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回升,有利于中药材的萌发和生长。当前,正是中药材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进入4月份后,我省气温波动大,冷暖变化快,各中药材主产区,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做好预案,及时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减少中药材冻害发生,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做好生产管护。对铁皮石斛等设施栽培的中药材,要及时检修加固大棚,可采用多层覆盖保温、增温,在寒潮来临前也可采收一部分,防止冻害影响品质,造成损失。对西红花、元胡、浙贝母、重楼、黄精、三叶青、白及、覆盆子等处于生长关键期的中药材,有条件的可覆盖农作物秸秆如稻草、杂草、树叶等,可防冻害和冰雹等,减少损失。对中药材育苗设施大棚,白天及时通风换气、增加光照,夜间采取覆盖保温措施,避免种苗受冻害。低温过后,及时做好清沟排水,防止渍害发生。 科学合理施肥。要依据中药材生长对营养的需求特点,及时追肥。不同药用部位的中药材,应追施不同比例的营养元素。春季出苗的中药材,可根据土壤类型和药材种类追施适量的氮肥,以尿素、二氨为主,少追施磷钾肥料,提倡使用有机肥。对于菊花等需肥量大的品种可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根据药材生长年份不同、植株个体大小不同合理用肥。如枸杞、金银花等木本中药材,建议早春萌芽后及时追施速效复合肥料。株体高大的药材,可以每株在根际环穴追施150—200克尿素,并根据株体大小及根区选择合理的根际范围。 根据不同药材的生长情况,合理增施有机肥、磷钾肥,积极应用无烟草木灰(焦泥土)等提高植株抵抗力,促进药材尽快恢复生长,同时做好培土,有效减轻冻害发生。 加强技术指导。从目前来看,由于去年冬季降水较充足,大部分区域土壤墒情较好,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可能过高。在平地栽培的品种如苍术、桔梗等药材,要注意保持药园周边排水沟通畅,及时清理沟内杂物,避免积水。同时,要注意作业道的清理加深,保证床土水分不至于过大。此外,由于我省今年春季温度升高较快,水分快速蒸发,易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如黄芪、甘草等中药材建议增加灌溉设施,保持适宜土壤墒情,确保出全苗。 中药材发生灾害后,各主产区生产技术部门要及时在农业保险、企业贷款、种苗补救、恢复生产信心等方面做好指导和服务。同时,加强对生产者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适当修剪采收。多年生花类和果实类中药材,要适当修剪树形,增强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提高开花坐果率,减少病害发生。有些根类和根茎类药材,需要及时打顶,摘去侧芽,当植株抽出花蕾时,必须及时摘除花蕾(花薹),摘蕾时间一般宜早不宜迟。 对于春秋两季均可采收的中药材,应根据市场需要和疫情状况合理安排采收时间;对抗疫需要、市场需求量大的中药材应安排春季采收,如玉竹、苍术等;对市场供应充足的多年生中药材,应避开疫情期间各种作业,尽量安排在秋季采收。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针对春季中药材易发的立枯病、白粉病、猝倒病、锈病等病害,在加强监测预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农艺、物理、生物防治措施,控制病害发生。如金银花的白粉病防治,可通过合理整形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抗病力,保障安全生产。人参、西洋参等多年生中药材出苗前期防控病虫害至关重要,在出苗前要进行一到两次病虫害消杀,用99%恶霉灵粉剂3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倍等处理床土,可对后期病虫害防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已受冻害的中药材,由于植株长势较差、抵抗力较弱,易加重病虫害的发生。重点要防治浙贝母灰霉病,元胡霜霉病、菌核病、根腐病,杭白芍根腐病等病害,科学用药防治,注意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和用药次数。对中药材田间杂草危害,可以采用玉米、水稻、小麦秸秆进行覆盖,也可采用地膜覆盖、铺设防草布等防草措施。
上一篇:夏季辣椒死苗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