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突发事件

如何防治瓜实蝇

时间:2021-03-02 作者:佚名 来源: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

  前些天,平凉市崆峒区的一位农民朋友反映:他种的葫芦表面上有许多小眼,葫芦先是局部变黄,继而整个葫芦变软、腐烂。切开葫芦后,可见里面有好多1厘米左右长、白色的蛆,头部尖尖的。询问这是什么虫子?如何防治?近日,天水市的农民朋友又反映:他种的南瓜里面也有这样的白蛆,也询问这是什么虫子?如何防治?

  根据这两位朋友对葫芦、南瓜受害症状和虫体特征的描述,初步判断这种虫子是瓜实蝇。现就这一问题简要回复如下:

  一、形态特征

  瓜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俗称针蜂,瓜蛆。该虫主要为害苦瓜、冬瓜、南瓜、黄瓜、丝瓜、西葫芦等。

  瓜实蝇的成虫体形极像蜜蜂,黄褐色,体长约5~8毫米。卵细长,约1毫米左右,乳白色,两端尖,呈圆筒形。老熟幼虫体长约10毫米,头尖,呈蛆状,口钩黑色。幼虫体色为乳白色,老熟后为乳黄色,体形前小后大。蛹长约5毫米,初期为米黄色,后为黄褐色,圆筒形。

  二、生活习性

  瓜实蝇在不同地区年发生代数不同,长江流域一年可发生5~6代,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或以成虫越冬。来年5月后,越冬成虫开始活动、产卵,7~9月为发生为害盛期,11月以后进入越冬期。成虫白天活动,飞行快速、敏捷,对糖醋液有一定的趋性。成虫多在上午9~11时和下午4时以后活动,中午烈日高温时,静伏于瓜棚、叶背及潮湿阴凉的杂草下,傍晚后停息于叶背处。

  雌成虫以产卵管刺入尚未硬化的幼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即在瓜内蛀食为害,受害瓜先是局部变黄、畸形,继而瓜瓤成蜂窝状,致瓜条腐烂、变臭、脱落。在瓜内为害的幼虫老熟后,钻出烂瓜入土,在4~6厘米深的表土层内化蛹,或羽化出成虫后继续为害,或以蛹、或成虫在土内越冬。

  三、防治方法

  根据瓜实蝇的生活习性,应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治。

  1、清洁田园 清除瓜田内及周边的杂草,打掉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改善瓜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成虫隐蔽栖息场所。

  2、保护幼瓜 在葫芦、南瓜谢花后,幼瓜未被产卵时,用草覆盖幼瓜或对幼瓜套袋,以防成虫产卵为害。

  3、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对黄色的趋性,采用黄板诱杀成虫。每亩设置30张左右的诱虫黄板,悬挂在距地面1.2米左右的高度,或与瓜的植株同高。也可以按糖3份、醋4份,酒1份,水2份的比例配成糖醋液后,再按5%的比例加入90%的晶体敌百虫即可。两种方法防效显著。

  4、药剂防治 由于瓜实蝇的为害主要是以幼虫在瓜内钻蛀为主,而药剂又很难能接触到幼虫,因此对成虫的防治是瓜实蝇防治的关键。可在成虫盛发期,于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喷施药剂杀灭成虫。常用的药剂有:2.5%多杀霉素悬浮剂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等,每隔5-7天交替用药1次,连续2—3次。


原文链接:http://nync.gansu.gov.cn/apps/site/site/issue/syjs/fyws/2020/01/13/1578879779676.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