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革命老区,也是我国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省份之一,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调研、实地检验该省的脱贫攻坚成效和进展时发表重要讲话,又一次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再度吹响了该省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冲锋号。在各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引领下,该省老党员“不忘初心勇担当、牢记使命作贡献”,积极响应号召、投身脱贫攻坚战役,在三秦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老骥伏枥扎乡村、攻坚克难拔穷根的赞歌。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离退休处党支部在太白县开展扶贫工作
渭南市委老干部局
厚植党建 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近年来,渭南市委老干部局立足全局,厚植党建扶贫力量,全力组织各级老年社会组织党组织,充分发挥全市广大离退休党员干部的优势作用,为全市脱贫攻坚献计助力、贡献智慧。
科技下乡 倾心助力产业脱贫
大荔县老科协退休党员畜牧专家梁国栋,针对本县重点脱贫产业生猪发展的瓶颈,积极创办众康家畜良种繁育基地,在大荔县高质量地建成了县、镇、村生猪良繁服务网络。他对全县贫困户能繁殖的母猪进行造册登记,实施统一宣传培训、免费供精、诊疗服务,保证每头母猪平均年繁育猪崽多达50头、产值达5万元,带领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目前渭南市各级老科协党组织已先后组织98名专家组建了10个市县老专家科技报告团,对接本市产业布局,还出资出力编写供需对路的农业科技资料,向农村基层和贫困户免费发放,共计17.7万册。华阴市老科协举办黄花菜等技术培训12期,培训940余人次,培训乡土技术人才24人;潼关县老科协组织花椒等技术指导,已有53户贫困户脱贫。
构筑防线 真帮实扶弱势群体
渭南市关工委积极完善机制,在精准帮扶农村弱势群体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他们以农村贫困青少年、留守儿童为重点人群,组织“五老”人员与贫困对象建立帮扶对子。目前,全市创建村级关爱站1271个,学校、镇留守儿童关爱之家684个,2.7万名“五老”参与关爱4.64万名留守儿童;成立青少年关教基金会34个,资助帮扶青少年13367名,资助资金达979.5万余元。市慈善协会广泛动员慈善募集,精准实施慈善救助。2019年募集和接收捐赠善款3105.51万元,实施各类慈善救助达到2305.99万元。
华州区退休干部李恒发十分关注农村孤儿、特困和残疾儿童,坚持为这一特殊群体争取和落实资金项目,保证他们“不失学、不辍学”,还开展精神心理辅导,护佑他们健康成长。
自2019年以来,市老科协医卫分会党组织先后组织退休医疗专家到蒲城县椿林镇白家塬村等一批边远农村开展医疗义诊,把健康服务送上贫困户家门。他们共开展义诊90场,为群众义诊看病8500人。
文化引领 持续激发内生动力
近3年,渭南市老年书画协会、市老体协党组织利用节庆组织离退老党员书画家,深入华阴等县市贫困村开展450余场次“文化下乡”活动,为贫困群众赠送书画1560余幅;义写春联4800多幅。市老体协会长郗怀亮组织老党员书法小分队,先后8次深入贫困村为贫困群众义务写家风家训,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目前,渭南市各级各类老年社会组织党组织组织离退休党员发挥在科技、文化、卫健等方面的优势,参与扶贫、助力扶贫,已成为渭南市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离退处党支部
以支部共建引领产业扶贫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离退处紧紧围绕精准脱贫重大决策,围绕全省农业农村部门中心工作,积极组织离退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战斗,为发展特色农业、筑牢产业扶贫把脉开方。
退休干部张建民(中)为群众开讲果树修剪技术
开展支部共建 激活发展活力
2017年以来,省农业农村厅离退处党支部以结对共建共创为抓手,与太白县鹦鸽街村党支部结成对子,安排1名党员干部长期驻村,共同带领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他们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赴村开展“抓党建、促脱贫、送温暖、献爱心”主题党日活动,为70余户贫困户送去了温暖包。通过农业网站,积极宣传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展示脱贫成果。
省农业农村厅离退处经与村两委、县包扶队共同努力,因地制宜,确定了中药材、猕猴桃、中蜂三个脱贫产业。他们流转53个贫困户的400亩耕地,建成中药材产业基地;争取了近40万元资金发展猕猴桃种植70亩,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百亩猕猴桃连片种植;争取了17万元项目资金实施土蜂养殖项目,养殖规模由原来130箱增加到430箱,并与中蜂养殖户签订了产销协议,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
发展扶贫产业 助力脱贫致富
针对高山蔬菜在太白县农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优势,以及当地食用菌、冷水鱼、中蜂等特色产业发展实际,该支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大力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实施农产品电商产销对接,建设太白高山蔬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着力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和市场影响力。目前该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申报已通过省级评审并报送国家部委。
厅系统各单位还根据老同志特长,组织志愿者担任宣讲员、技术员,开展政策解读、技能培训。省园艺技术工作站专家张建民退休不退岗,继续在永丰村开展驻村联户帮扶工作,帮村里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同时积极协助争取单位扶贫资金和产业扶持项目资金160多万元,指导建设了100多亩的高标准茶园,打造了永丰村大樱桃等产业发展项目。厅退休干部孙学义研制开发了系列果汁加工设备并把这一技术在农村推广。省果业中心老干部郭民主在黄龙县为果农进行苹果管理技术培训,利用电话、微信每天为果农远程指导解决苹果等作物的生产管理技术难题。
开展扶贫扶智 更新发展观念
该支部与省老科协农业分会密切协作,在搞好农村“企社加盟”和“三产”融合指导的同时,召开果业产业与乡村振兴座谈会,组织专家与贫困县区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就果业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给生产经营者进行了培训。他们还通过组织专家会诊、协调联系项目、研推新型产品、开展咨询服务等,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
农业分会老专家和省决咨委农业组一起,先后到宝鸡等市调研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省决咨委的名义向省委、省政府上报了《关于我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报告》,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宝鸡市眉县金渠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包抓”、“结对”助推特色产业富民
宝鸡市眉县金渠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专业特长,以实施定点包抓、结对帮扶为抓手,助推特色产业富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宝鸡市眉县金渠镇党委书记温文乐(左)向陕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程引弟(右)介绍党支部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该支部建立专人包抓负责制,建立支委委员及有专业特长的党小组长负责包抓全镇11个种植、养殖示范基地的工作机制,开展定期指导,协助落实经营环节的管理措施,有效带动各地扶贫工作的全面提升。原支部书记周福善自购宣传设备,为全县29个村的贫困户集中开展扶贫授课50余场次,培训群众5000人次。同时,他还应邀赴岐山等外县讲课8次,培训学员500余人次。69名老党员结合自身特长,为群众提供猕猴桃田间管理和种植技术咨询服务和培训指导。今年以来,他们共累计在网上发布猕猴桃施肥、去枝、用药等信息近180余条。
他们采取入户走访、座谈了解等形式,组织党员分组到村组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调研,充分掌握各村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在此基础上向镇党委提供脱贫攻坚有价值的信息20余条。引导党员与困难群众开展结对帮扶,先后为全镇35户贫困群众解决了就业、资金、技术等实际困难。开展慈善捐助活动,先后为16户贫困户捐款20000元。
该支部还组建了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组织有宣讲经验和能力的老党员深入村组,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讲活动。他们围绕产权制度改革,积极配合镇村工作,按照“智慧农业、科技推广、观光采摘”一体化高标准猕猴桃产业发展思路,推动宁渠村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猕猴桃智能化果园建设,支部党员结对帮扶5户科技示范户,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他们的宣讲活动促进了当地猕猴桃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增添了动力。
西安市长安区离退休干部党员
让科技点亮贫困户生活
近年来,西安市长安区有一支由3500多名有特长的离退休干部党员组成的队伍,他们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常年活跃在长安区的田间地头,让科技点亮贫困户生活,帮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被当地群众亲切地誉为“科技财神”。
长安区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对贫困户实施“一对一”帮扶。老党员张彦生发挥农艺方面特长,主动上门为乔良寨村聂东茂一家服务,提供果树栽培技术指导和田间管理经验,将原来管理不善的多种果园改成专一的樱桃园,并采用新的大棚种植技术,使经济效益一下子提升了3倍,逐步摆脱了贫困。老党员王永琪扎根石佛寺村,对帮扶对象始终坚持培训为先,扶志为要。他为帮扶对象示范种植了70亩樱桃园,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干。他义务育苗1000亩,实施高枝换头2000亩,相继使13户贫困户受益脱贫。老同志王社利发挥园艺方面特长,利用自己种植皂荚致富的示范行动,影响和带动了218户农户加入种植协会,初步实现了“加入一户,脱贫一户”的初衷。
市劳动模范李淳基时常身背挎包,自带干粮,穿梭奔走在菜农的田间地头,义务帮助指导菜农下种、浇水、防虫、施肥,不仅让菜农掌握种菜的技术要领,还帮他们拓展销售市场,使菜农走上了致富之路。当听到人们对他的感谢时,他总是动情地说到:“我年龄大了,更要按党的惠民政策,为群众做好技术服务。为群众做点事,值得,我心里也高兴!”
图为渭南市退休干部白金仓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先进老党员代表,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现场会上发言。脱贫攻坚是会上的一项重要内容。
汉中市宁强县阳平关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当好脱贫攻坚“四大员”
近年来,汉中市宁强县阳平关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积极搭建平台、精准设计载体,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优势作用,主动当好“四大员”。
发挥政治强优势,当好脱贫政策解读的“宣传员”。在庆祝建国70周年活动中,他们组织党员12人,利用40多天时间,深入阳平关镇18个村,2个社区、425户乡镇居民家庭,通过召开座谈会、田间地头拍照考察等,调研农业、农村、农民和城镇建设70年发展变化的辉煌成就,参观学习扶贫攻坚项目典型事例和先进事迹,举办了“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奉献”为主题的阳平关“三农和城镇建设”70年变迁展览,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发挥联系群众优势,当好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员”。阳青公路拓宽改造过程中,阳平关社区陈素英等4户居民因种种原因不愿搬迁,成为了让当地政府头疼的“钉子户”,严重影响工程进度。该党支部书记鱼振华得知后,亲自上门挨家挨户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最终使他们都自觉自愿地接受了搬迁。
发挥智力优势,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议员”。党支部成员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老人儿童妇女维权、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存在一定问题,就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使存在的问题都得到较好处理和解决。
发挥经验优势,当好改革发展的“加油员”。退休干部陈元武带动近80户村民实施蔬菜育苗近200亩,户均收入近3万元。已故老党员陈长森、郑廷祥帮助贫困户种植优良板栗、红脆李,使帮扶的贫困户脱贫致了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支部组织党员捐款9100元。近几年,党支部党员还在乡村建设中累计捐款48000余元,用于修建村组水泥路、人畜饮水工程等。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陕西省各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发挥老党员的政治、专业等优势,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