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人才聚,则事业兴;人才散,则事业衰。宣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人才引领发展这个战略定位,积极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做好人才各类服务工作,充分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在“链”字上见实效,切实提升人才幸福感,让人才干事创业有干头。深入实施“宛陵聚才行动”,在人才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积极对标对表沪苏浙等先发地区,健全完善人才服务链,着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建立“宛陵优才卡”制度,出台《宣城市“宛陵优才卡”管理暂行办法》,首批集中发放“宛陵优才卡”98张,为人才子女入学教育、配偶安置、住房、投资创业、户籍(居留)、交通、医疗、文化旅游、政治待遇等9个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实施高层次人才“打包一件事”“一站式”服务,仔细梳理关于人才子女入学、社会保险、职称评审等22项服务事项,通过一窗受理、部门联办、集中反馈,办理时限压缩到15天,减少提交信息76项,实现人才服务最多找一人、最多去一地、最多跑一次。探索“店小二”式服务,通过编制服务指南,明晰服务事项,细化服务内容,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做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为人才提供全面、周到、细致的服务,目前已为各类人才解决问题185个。
二是在“融”字上下功夫,切实强化人才获得感,让人才干事创业有奔头。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抢抓G60科创走廊建设机遇,深入推动人才和地方、区域互融共进。近年来,组织近千名干部人才、民营企业家到长三角名校接受专业培训、挂职锻炼,充分发挥本地党性教育、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作用,积极承接长三角人才培训任务,加大人才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与松江、嘉兴、湖州等24个城市共同成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与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签署深化人才交流合作协议,加快推进与长三角城市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学时学分互认等工作,为74名来自长三角地区人才办理职称确认。编印重点人才政策一本通,对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等八个方面支持政策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政策清单,实现人才政策一本查询、一目了然,方便各类来宣创业就业人才了解掌握全市人才政策。全面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常态化走访联系人才,484位市县党政领导共联系968名专家人才,倾听人才心声,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16件,做到同人才打交道、做朋友。设立人才专项资金,近5年市县财政累计投入人才发展资金1.6亿元,建成人才公寓1600余套,兑现人才生活、购房、创业补贴4300余万元。
三是在“宣”字上做文章,切实增强人才荣誉感,让人才干事创业有劲头。坚持采取集中宣传、日常宣传相结合和对内宣传、向外推介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做访谈、讲故事、看现场、群众议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展示人才、展示工作、展现实效。今年以来,组织开展“追梦一体化?建功新时代”等主题宣传活动,在报纸、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一批优秀人才典型事迹,向公众展示了我市各行各业、各领域取得突出业绩、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20余人,讲述他们投身创新创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故事,扩大了群众对人才和人才工作的知晓面、影响度、感召力。积极向《中国人才》《中国组织人事报》等推介本地典型人才事迹,其中《千年技艺掌帘人周东红》微视频作品在2020年(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新闻摄影暨短视频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真正实现“人才不出门,便得天下誉”。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