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公众监督

从“产量”到“质量” 滨州沾化开启冬枣产业转型之路

时间:2020-11-11 作者:佚名 来源: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金秋十月,脆甜多汁的冬枣上市了。山东的冬枣主产区在滨州沾化,经过多年发展,在那里已经形成了50万亩种植规模,成为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围绕“产业增效、枣农增收”,沾化开启了冬枣产业从“产量”到“质量”的转型之路。

  这几天, 大流村挂牌成为滨州市沾化区第二家“沾冬2号”种植专业村。为推广这个冬枣新品种,大流村改良了1000多亩枣田,带头人是张亦明。然而十多年前,老张刚开始种枣时却总想打“退堂鼓”。

  张亦明告诉记者:“有的每斤卖8毛左右,好点大点的卖1块左右,拉出一车去,卖不了个千儿八百,弄这个干还不如给人家干点活。”

  2009年,正是沾化冬枣种植的历史高峰,全区冬枣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产量超过7亿斤,但价格却跌入谷底。

  滨州市沾化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郭庆宏表示,那时候注重高产,品质必然下降,品质一下降了,消费者不买账,觉得沾化冬枣无非也是这样。

  要让冬枣闯市场,品质必须提上去。经过实地调研,当地政府提出“沃土工程”,用有机肥替代化肥、采取宽行种植,同时推出“沾冬2号”新品种。然而,新品种虽然口感和甜度都远胜初代,但是体质娇贵、更适合在大棚中生长。建大棚,这对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沾化的枣农来说,并不容易,设施栽培前期投入,对农民来说确实有点大。

  张亦明的妻子告诉记者,那时候手头特别紧,农药什么的都得赊账,等枣摘完了再给钱,再花钱又没有着落了。

  为鼓励枣农, 政府提出,新建大棚每亩奖励2000元,但推广速度还是不理想。

  滨州市沾化区冬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军利介绍说:“每个大棚需要建设资金1万到1万5,解决不了他资金缺口的问题,我们转变思路,拿出大棚贷款、贴息贷款这种方式,补贴两年的利息。”

  有了贴息贷款,老张终于鼓起勇气,把12亩枣田全部建成大棚,在全村第一个种上了“沾冬2号”。转眼又到了冬枣成熟的时节,这回他打了个翻身仗。

  在老张带动下,大流村有1000亩地种上了新品种冬枣。乘势而上,当地又通过冬枣节、赛枣大会、电商节等一系列活动,把冬枣品牌越擦越亮。今年,沾化冬枣销售价格比往年提升了50%以上,还有1000吨出口到了美国。为提升产业,沾化还制定规划,鼓励枣农以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引导产业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眼下,通过土地流转,张亦明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80亩,正准备安装智能化管理设备,实现浇水、施肥、喷药、机械化远程自动化。

  张亦明高兴地对记者说:“你看这个老枣树已经300多年了,我们大田里50万亩都是它的子孙后代,这边这个高科技的冬枣大棚是用来研发种枣技术的,幸福生活就都靠着这些冬枣树了。”


原文链接:http://nync.shandong.gov.cn/snyw/zljg/zlgl_2208/202010/t20201026_3427828.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