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墨玉县城出发,一路向西,行驶8公里就到了托胡拉乡布古其村。走进村子,错落有致的安居富民房映入眼帘,勤劳的村民或在田间忙碌,或整理庭院,或讨论发展生产……好一派和谐安定、奋进有为的画面。
这背后,凝聚着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驻村工作队真干、实干、苦干的辛勤付出,浓缩着工作队员把驻地当家乡的真情,他们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从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入手,改善人居环境,助力脱贫攻坚,着力打造村美、民富、气正的美丽乡村。
整治环境美乡村
为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以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为目标,以庭院改造为重点,指导村民开展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三区分离”,使生活区整洁起来、养殖区规范起来、种植区利用起来。
资料图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工作队通过广宣讲、建制度、抓落实等措施,广泛发动村民齐动手,整治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利用周一升国旗仪式、入户走访、村民大会等时机,大力宣传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将环境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实行联户管理责任制,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美好环境维护中。
村民艾力·艾合买托合提是村里的环境卫生标兵,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家院内院外清扫一遍,他常教育子女晚辈:“打扫卫生就像给自己‘洗脸’,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才能住得舒心。”
经过持续治理,村民的环境意识大大提升。每天清晨,上至耋耄老人,下到垂髫孩童,都会参与到各家的卫生大扫除中。“现在我们村所有道路都硬化了,房前屋后干净了、整齐了,感觉比城里环境还好。”看着村子的变化,艾力打心眼里高兴。
发展产业促脱贫
村民艾合麦提尼亚孜·库尔班是村里的养殖大户,有一定的养殖经验,每年育肥出栏羊1000余只,年收入20余万元。他通过短期付费和长期分红的方式,壮大畜牧养殖产业,为村民托养分散养殖的羊,让更多的村民消除顾虑,走出家门就业创业,实现增收。
“我们就是要以典型引领、大户带动的方式,引导村民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养殖,提升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把村民从羊牛‘尾巴’上解放出来,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促进增收致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刘福林介绍说,通过前期大力宣传,村民将牛羊托管到养殖合作社,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在工作队的引导帮助下外出务工,基本实现一户一人稳定就业。
资料图
村民伊米提·阿吾提自从把自家的羊托管到合作社后,工作队帮助他在阿克苏找到了一份在家具厂工作的机会。“前几年,为了照看这几只羊无法外出务工。现在好了,把羊托管到合作社,外出务工再也不用担心了,年底还有分红,感谢工作队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伊米提开心地说。
针对部分贫困户受家庭牵绊、无就业技能等原因,导致脱贫难度大的实际,工作队依托布古其村丰富的核桃资源,扶持种植大户麦麦提托合提·伊敏在村里创办了和田西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系统的就业技能培训,带动本村13名贫困人员实现就近就业,每人每月收入1500元,村集体年增收3万元,为本村850亩优质核桃拓宽销售渠道,有效带动了全村脱贫。
转变观念天地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必须要从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入手,持续开展文化引领,让村民的脑袋活起来、富起来……”这是刘福林笔记本扉页上的一段话。
为了打通村民的思想关,工作队用事实说话,组织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返乡学生、村民代表,参观和田地区博物馆、科技馆、城市建设、设施农业等,亲身感受和田经济社会发展和巨大变化,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进一步激发村民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工作队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通过设置政策宣传栏,开放文化活动室,举办各类群众性文艺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发放书籍、宣传挂图,引导农牧民看书看报,提高思想文化道德素养。工作队将能歌善舞、会吹拉弹唱的村民组织起来,成立文艺队,定期开展各类文体娱乐活动,并将党的十九大精神、惠民政策、爱国教育、致富典型、民族团结等内容融入活动,寓教于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教育引导村民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布古其村注重典型引领,通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的选树,用鲜活的人和事感染人、带动人、鼓舞人,有效带动民风转变。今年以来,已开展评选活动4次,选树各类典型26个,在全村形成了创先争优的鲜明导向和“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如今的布古其村,村容整洁、村民和谐、村风文明,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村民,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上一篇:好点子结出“金果实”
下一篇:田间地头话增收 实干铸就致富路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