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
走进乌恰县的乡间小道
树木葱茏、生机勃勃
家家户户的棚圈牲畜满圈
不时传来牛哞哞、羊咩咩的交响曲
近年来,乌恰县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
出谋划策、因地制宜
鼓励村民参加牲畜养殖培训
成立养殖合作社、进行牲畜品种改良
转变传统养殖观念
拓宽增收致富门路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技术培训添动力
清晨,当人们还在梦中酣睡,托云乡库瓦特村村民吐日达洪·阿斯坦拜克已早早起床,前往养殖圈舍,给羊添水拌料、清理粪便……
给羊添加饲草料
吐日达洪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养了500余只柯尔克孜羊。以前,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和饲养技术,棚圈里的牛羊经常生病,显得格外消瘦,他心里非常着急。乌恰县人大机关、县畜牧兽医局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鼓励他参加村里举办的畜牧养殖培训班,学习棚圈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畜牧养殖技术。
吐日达洪抱起小羊羔喜笑颜开
“现在,我们家的羊长得很好,再过几个月就可以上市销售了,今年的收入肯定比去年高,多亏工作队给我们引路。”吐日达洪说起现在的生活,笑得合不拢嘴。
在吐日达洪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报名参加村里的牲畜养殖培训班,工作队邀请养殖专家累计举办培训班8期,参加培训的村民达246人。现在,村里共有养殖户24户,养殖柯尔克孜羊4300余只,牦牛1500余头,马900余匹,预计每户可增收3万余元。
合作社里话增收
走进塔尔库勒养殖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牦牛在圈舍里悠闲地吃着草料,合作社负责人普拉提·加尼巴依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给牦牛添草料。
牦牛正在吃草料
吉根乡哈拉铁列克村是传统的畜牧养殖村,这里的村民世代以放牧为生,增收渠道单一。以前牲畜都在山上散养,每年投入不少资金购买草料,到年底增产不增收,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普拉提家有15头牦牛,一家人靠养殖牦牛维持生计,但他立志要摆脱贫困,发家致富。乌恰县交通运输局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帮助他成立了塔尔库勒养殖业综合开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养殖合作社的牦牛
合作社采取“村民入股+分红+就业”的运行模式,在普拉提的示范带动下,有6户村民入股,把自家的牦牛放在合作社集中饲养,由合作社统一运送到牛羊销售点出售,每户每年可享受2万元左右的分红。目前,合作社共有70余头牦牛。
“自从有了合作社,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养殖队伍,今年村里又新增加了8户养殖户。今后,我会把养殖牦牛的好经验分享给乡亲们,带领大家一起增收致富。”普拉提依看着满圈的牦牛喜笑颜开。
品种改良增收益
“艾克帕尔,你家改良后的西门塔尔牛长得怎样?”乌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驻膘尔托阔依乡塔尔尕拉克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阿塔库力·木尔扎库力又来到艾克帕尔家查看养殖情况。
艾克帕尔是村里的养殖户,家里养殖了4头土黄牛,全家6口人靠养殖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经市场考察和调研,发现西门塔尔牛是一种乳、肉、役兼用的大型品种牛,不仅适应能力强,且受胎率高、骨架发育好、生长速度快、产肉产奶高、体型比本地黄牛大1/3,收益比普通黄牛要好,每头西门塔尔牛能增收3000余元。
工作队鼓励艾克帕尔把一部分“小畜”换成“大畜”,进行品种改良,刚开始的时候,艾克帕尔还有点迟疑,经过外出学习,发现西门塔尔牛确实比黄牛养殖收益要高,便坚定了他改良养殖品种的信心。今年,他新建了600平方米的养殖圈舍,专门用来养殖西门塔尔牛,目前圈舍里40多头西门塔尔牛膘肥体壮。
西门塔尔牛
为了帮助更多的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工作队通过周一升国旗仪式、村内“大喇叭”等方式广泛宣传牲畜品种改良的优点及现行补贴政策,在村里积极推行“小畜换大畜”“散养变圈养”的养殖模式。同时,邀请养殖技术员给村民讲解西门塔尔牛的饲养管理知识,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引导村民依靠科技和规模养殖走上致富路。截至目前,全村新增西门塔尔牛养殖户23户,新增生产母牛106头。
上一篇:这里“缺氧” 但不缺精神
下一篇:“三方开源”引来增收“活水”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