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题记
秋阳高照,大河东流,达日草原上天气逐渐转凉,刚刚泛黄的草场与远山上的牛羊共同勾勒出一幅初秋美景。
高原上的天气变化多端,晨起时还是艳阳高照,不一会就开始刮起了大风,罗日盖紧了紧身上的防寒服,向着草原深处走去,查看草籽长势、询问休牧情况、验收网围栏……从朝霞到夕阳,从初春到深冬,四十年如一日穿梭在这片他深爱的草原上,一刻都闲不下来。
站在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满掌乡木热村的山坡上放眼望去,一株株牧草倔强生长,一片片生机盎然的草场昭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也映照着牧民群众灿烂的笑脸。
“这是我们今年5月份刚种下去的草籽,7月份抽出了嫩芽,现在已经长这么高了,这些草长大了都是牧民群众的希望啊……”望着这片“希望之地”,和这片土地打了四十年交道的罗日盖脸上掠过了一丝会心的笑意。
一缕缕蓬勃向上的牧草掩去了曾经生态恶化的印记,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大片大片的黑土滩!
改变,源于一位草原之子的选择与坚守。
“我生在草原,长在草原,草原养育了我,党和群众培养了我,我就要用实际行动报答党恩,报答群众,我也坚信,我们的家园一定会变成绿水青山。”带着这样的感情,罗日盖行走在达日县草原的沟壑间、山洼里,用一生坚守染绿了黑土滩,用一世初心绽放了牧民群众的笑颜。
头戴一顶藏式毡帽,黝黑的面容,粗糙的双手,身形不高但却结实,罗日盖的样貌与高原上的牧民群众并无二致,要说有些区别,那就是一副圆框细腿的眼镜,胸前一枚熠熠生辉的党徽,还有达日县自然资源局草原站站长的身份。
“算起来,我在草原站上已经工作了整整四十个年头。”这个一心装着黑土滩的“草原专家”对这片草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殊情怀,而让他矢志不渝守护草原的却是因为一次培训。
1958年6月,罗日盖出生在达日县上红科乡哈青村,家中有七个孩子,他排行老大,牧民家庭出身的罗日盖没有上过一天学,但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1977年,达日县有一个学习拖拉机驾驶和拖拉机维修技能的培训,一个村里有两个名额,罗日盖被幸运的选中。
“踏实、勤快、肯吃苦!”和罗日盖共事多年的达日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赵恩来说:“后来我们听说,当时罗站能入选这个培训班,主要是年轻人中就属他勤快、能吃苦。”
就这样,没有上过一天正规学的罗日盖开始了为期两年半的拖拉机驾驶理论和维修技术学习。“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到县城,当时骑马两天才到了县城,学习了拖拉机理论和驾驶技术后我才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拖拉机。”罗日盖说。
培训的地方是县农技站,当时只有几间土坯房,没有床就打地铺,夏天一下雨屋子里全是水,冬天高原上的气温能达到零下30摄氏度,他就蜷缩着身子度过漫漫寒夜。两年半里,他没有回过一次家,学习期间没有一分工资,每个月还需要家人送来口粮,艰苦的教学环境让很多人中途放弃,只有罗日盖和其他三人坚持了下来。
1981年1月,罗日盖被分配到草原站工作,正式步入工作岗位,进草原站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拖拉机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当时的拖拉机设备并不先进,种草时会经常坏,我已经不记得修了多少台拖拉机,但草原站只要有啥机器设备坏了,大家都会来找我。”
记得有一天,施工队在达日县的特合土乡种草,接到拖拉机坏了的消息时,罗日盖还在县城,从县城骑马走了一天才到施工点。因为拖拉机底部零部件损坏,加之拖拉机底盘低,罗日盖便躺在草地上修了整整一天,等他修好车的时候才发现天已经黑了,身体僵硬的动弹不得。
一次又一次这样的修车经历,让罗日盖落下了终生腿疾。但他说:“达日县处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黄河贯穿全境,境内全长约340公里,哺育着草原人民,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母亲河。”
从修拖拉机到会开拖拉机,从牧民到有技能的工人,罗日盖成了牧民口中“草原上的大能人”。1995年,罗日盖成了草原站站长,从那一刻起,他就默默许诺:誓让黑土滩变青山。
上一篇:冲锋在前的“扛旗手” ...
下一篇:电力扶贫动力足 照亮乡村致富路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