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资讯

江门新会:上好“三堂课”抓实农村党员教育培训

时间:2020-10-14 作者:佚名 来源: 广东组织工作

  江门市新会区党员队伍的主体是农村党员,近1.6万名农村党员占全区党员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加上农村党员流动性强、文化程度参差等因素,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新会区多措并举积极整合区、镇、村三级教学资源,突出教育重点,回应党员需求,精心设计课程,切实提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全力备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三堂课”。

  “必修课”: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

  农村党员教育的重心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着力解决农村党员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等问题。微信图片_20200926165422.jpg

  一是坚持教育培训与落实党的基本制度相结合

  要求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作用,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必修课”,与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相结合,用好每月定期发布的“主题党日+”学习内容清单,鼓励农村党员学习签到。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发行以来,在党组织带领下,各村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双水镇蓢头村由“两委”干部进行领学宣讲,三江镇临步村由第一书记组织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帮助农村党员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更好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二是突出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和典型教育两个重点

  引导农村党员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真正使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学习党规党纪,强化农村党员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言行。此外,注重发挥典型作用,通过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加强警示教育,邀请党员、干部、普通群众中的先进模范为农村党员授课,现身说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农村党员教育更亲切直观。

  “选修课”:提供多类型的教学课程和师资力量

  农村党员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不断开拓思路、改进方式,切实提升党内教育对农村党员的吸引力,激活农村党员主动参与的活力。

微信图片_20200926165624.jpg

  一是丰富农村党员教育课程

  新会区结合本地教学资源以及农村党员的实际需求,在各级党校精心开设党建类、农业类、经济类、技术类等农村实用课程,确保学有所用。比如,镇街党校开设新会柑种植技术课程,为农村党员种植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新会柑种植技术人才,进一步提升新会柑种植技术水平,促进新会陈皮产业长效发展,去年新会陈皮产业总产值已达85亿元。创新开展“榕树下的讲堂”“实战式课堂”“送学上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强农村党员教育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充分利用农闲时间,深受农村党员好评。

  二是打造农村党员教育师资库

  建设区、镇两级师资库,选聘76名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纳入区级师资,将镇先进典型人物、致富能手、专业技师和“土专家”“田秀才”等纳入镇级师资,并不断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镇街党校师资培训,着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农村党员教育师资队伍。

  三是拓宽农村党员骨干视野

  组织农村党员骨干“走出去”汲取外地先进经验,如区委将村干部纳入全区教育培训重要对象之一,在浙江组织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提升基层组织力专题示范班,区内一些农村党组织也到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学习借鉴省内先进村、示范村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经验,更好地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实践课”:打造新会本土特色教学线路

  新会区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统筹谋划全区教学资源,以镇、村党校和现场教学点为点,连点成线,规划农村党员特色实践教学路线。

微信图片_20200926165845.jpg

  一是设置特色教学线路

  打造“总理足迹”“启超文化”和“陈皮产业”三大新会特色专题课,以及党性教育、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两新”党建、招商引资六大核心培训专题,围绕专题课程重点打造一批精品教育线路,每条线路至少包含5个点,教学时间从1日到7日不等,确保每一条线路都亮点纷呈。

  二是强化镇级资源联动

  各镇积极盘活本地资源,加强优势互补,联手打造特色化教学线路。比如,大泽镇和司前镇联手打造从大泽镇田金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至司前镇松山炮楼的“大泽-司前红色教育线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形成农村党员教育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

  三是建强教育线路讲解员队伍

  突出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以提高现场讲解技巧和综合素能为目标,新会区对教学线路涉及的50多名讲解员每年进行专题培训,帮助他们加深对现场教学点的了解和认识,努力讲好新会故事,传播党的声音。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dyjy/sfpx/content/post_8482.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