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
今年以来,大荔县推行“四个一”机制(开展“一系列”排查、实施“一揽子”举措,突出“一竿子”到底、建立“一整套”机制),高点谋划,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激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细胞”,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助其“强筋壮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强本领、强队伍、强服务、强治理。
开展“一系列”排查,全面体检查“病源”。一是镇村自查。按照“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应整尽整”的原则,对照软弱涣散村党组织5种问题类型,以镇(街道)为单位,每年年底结合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考评、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等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逐一“过筛子”,做到不留死角。二是联动核查。建立县委组织部班子成员分片包镇(街道)机制,成立4个核查组,重点查找在基层党建、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落实中发现的问题村、难点村,及时纳入,对标整顿。三是调研审查。建立县级领导包抓联系制度,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由县级领导带队逐村进行重点调研,开展分析研判,建立《调研台账》,在综合会商的基础上,精准确定出26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实施“一揽子”举措,综合会诊开“处方”。一是注重选准配强。结合“一肩挑”工作质量提升,对村“两委”班子不团结的,突出增进团结、形成合力;对思路不清、工作滞后的,突出培训指导、提升能力;对制度不全、管理混乱的,突出健全制度、理清思路。安仁镇皇都村等5个“软”“散”班子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实施“165”村级后备力量培养计划,开展“传帮带、定岗位”和“牵手育才”活动,每村至少储备2名以上优秀后备力量。二是强化能力提升。坚持“县级集中轮训、镇级全员培训”的原则,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村蹲点跟班“示范培训”和“一对一”结对帮扶“重点培训”,开设政策理论“基础课”、基层党建“必修课”、产业发展“专业课”、破解难题“公共课”,230余名软弱涣散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履职本领得到提高。三是激发干事活力。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推行“月考核+季考评”机制,采取“一定一考六挂钩”的方式,明确岗位职责,加大考核监督,强化经费保障,不断激发软弱涣散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突出“一竿子”到底,立体问症解“顽疾”。一是听声知意找“病根”。县委统筹谋划,组建24名县级领导牵头、26名第一书记驻村、280余名县镇村干部参与的联合整顿“专家团”和“攻坚队”,深入镇村召开问题剖析会和发展座谈会,剖析问题症结,梳理意见建议,查清“病历”,制定措施,有效织密整顿提升“规划网”。二是问到党群查“症结”。“访党员干部”摸实情。了解抓班子带队伍、党员管理、集体经济等情况,先后收集意见建议173条,掌握了底数和实情。“访信访群众”解民困。深入信访群体找“病根”,从源头上化解了25件信访矛盾,促进了村级和谐稳定。“访贫困户”分民忧,了解贫困户在住房、医疗、教育、产业等方面的困难,开展党员帮扶活动33场次,技术培训46期2300余人。三是把脉知症下“良药”。坚持目标化管理,县委书记与每名包抓县级领导、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逐一签订责任书。根据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不同情形、特点,“一村一策”制定“作战图”,不断提高整顿成效和群众满意度。段家镇南郭村等4个活动场所成为党员群众“会客厅”“充电站”“信息港”,韦林镇东高村新建设施大棚16座,壮大了集体经济,2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显著增强。
建立“一整套”机制,动态追踪巩“疗效”。一是建立健全“督查”机制。组建4个专项督查组,采取集中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面上指导与点上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常态化督查检查、约谈提醒,确保各项整顿任务“月清季结”,先后开展集中督查5次、随机暗访8次,下发通报13份。二是建立健全“验收”机制。按照“整顿工作组申请、镇(街道)党(工)委和包联县级部门评议、包抓县级领导审核”的步骤,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走访群众等方式,整顿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对整顿工作未完成或验收未通过的,约谈相关责任人,并列为下年度整顿对象,继续开展整顿。三是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对标《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实施党建“留心护根”工程,扎实开展“强基层、强队伍、强服务”主题党建活动,有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
(供稿:大荔县委组织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