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层党建网) 自“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静安区档案局(档案馆、区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区委“四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将学习成效转化为使命担当,切实发挥合署办公优势,整合档案、党史、方志资源,积极开展征集,深入挖掘馆藏,提升编研水平,创新宣传形式,履职尽责、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主动作为,助力全区“四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服务中心初显成效,筑造“四史”学习亮点工程
上海市于2016年启动迎接建党百年“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拟筹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并将5个中共中央早期机关旧址列入修缮保护利用范围,分别是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六大以后党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其中位于静安区的就有3处。
按照市委、区委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节点,区委党史研究室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传播地、革命领袖足迹地、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诞生地、中共中央早期机关聚集地、群众运动策源地的静安红色文化定位,根据静安区“红色遗址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品牌打造”三大行动实施要求,紧密结合“四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深化区域内红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
推进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筹建工作
新闸路613弄12号(原新闸路经远里12号)是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该址拟筹建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区委党史研究室于2018年年初启动该馆筹建工作。史料征集工作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要求开展,收获近70件有研究和展陈价值的珍贵史料。展陈大纲撰写工作则力求精准。在撰写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权威、专业书籍和资料,结合征集入馆的史料作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多层面、多领域、多轮次的专家论证。
经过一年半的筹备,“中共中央军委在上海(1925-1933)史料陈列展”于2019年12月27日开展。旧址在保护与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了场景复原。展览以“风雨经远里,军史丰碑地”为主题,共展出图片200张和实物30余件,运用图文、实物、雕塑、视频、音频等多种展陈形式,讲述中央军委自1925年10月成立至1933年1月离开上海向中央苏区转移,近8年间的历史变迁。
陈列展开放以来,获得了中央及上海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党史、军史学界的充分认可。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指出,在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上建设纪念馆意义大,定位高,静安区对于早期中央军委的史料发掘,已具备相当的理论研究水平,填补了党史、军史研究的空白领域,形成该馆的特色亮点。自全市“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址成为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参观学习活动的热门打卡地之一。
目前中共中央已批复同意建设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根据中央要求,静安区将按照完善展陈大纲、完善布展设计、完善展陈设施、完善场馆服务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纪念馆筹建工作,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打造红色新地标。
推进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等红色场馆筹建工作
江宁路673弄10号(原戈登路恒吉里1141号)是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该址拟筹建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纪念馆。目前展陈大纲已通过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专家审核。旧址完成加固,进入修缮阶段。自全区“四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址切实发挥现场教学的教育作用。在4月30日召开的“四史”学习教育部署会暨区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前,区四套班子成员现场考察了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保护情况,开展“四史”现场学习。
武定路930弄14号(原武定路修德坊6号)是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该址拟筹建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陈列馆。目前修缮设计方案已编制完成;展陈大纲已经公安、国安、党史、军史领域专家审议;展陈设计初步概念方案已形成。
发挥档案史志综合优势,为“四史”教育输送精品资源
为确保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静安区档案局跨前一步、主动作为,服务全区日常学习教育,并抓住重要节点,提供学习资源。
推出《红色印记——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在静安(1921-1933)》展览。7月1日,“红色印记——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在静安(1921—1933)”主题展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揭幕。区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开幕仪式,并参观了展览。展览中还首映了《红色静安》的宣传教育片,生动再现在静安的革命往事。本次展览除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长期展出,自7月16日起,通过“六进”方式,实现全区14个街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全覆盖,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平台”“岁月静安”等微信公众号平台亮相。本次展览活动是2020年静安区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推进红色文化三大行动的重点项目之一。该展览首次完整串联起位于静安的20多处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展示静安作为中共中央早期机关聚集地的历史地位。
制作《红色印记》微视频。以《红色印记》静安重要革命遗址为线索,启动系列微视频的拍摄工作,目前已推出《红色热土“五地”静安》《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联络点遗址》等六部红色微视频。已推出的微视频在区融媒体中心“上海静安”客户端“四史”学习教育专题页发布。《红色热土“五地”静安》微视频先后进机关、进党校、进社区进行宣传播放。在近期开展的红色教育微党课选送工作中,该微视频是静安区向市委组织部重点推送的优秀作品之一。
开发形式多样的专题党课资源
开发题为“红色印记——静安区重要革命遗址介绍”的“四史”学习专题党课。该党课在4月30日召开的静安区“四史”学习教育部署会暨区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进行首讲。截至8月底,已为区域内近1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该专题党课资源。
录制微党课“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在静安”。该党课视频在7月1日举办的静安区庆祝建党99周年主题活动暨“党课开讲啦”——月月讲活动上播放。14个街镇社区党群服务阵地设立分会场,并通过“上海静安”手机客户端直播,在静安党员、群众中架设起了一个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的移动课堂。
发挥《静安档案》季刊宣传平台作用
《静安档案》季刊是在档案系统工作人员中发行的内部资料,反映静安发展和变迁,成为了解静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窗口。
为深入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切实发挥《静安档案》季刊这一宣传平台作用,先后在“党史天地”栏目刊登介绍中央文库的文章;在“史海钩沉”栏目刊登介绍中共隐蔽战线的文章;在“静安纪实”栏目刊登反映静安对口支援工作的文章。
开展“档案日”专题编研工作
结合今年“档案日”宣传主题,挖掘原有档案馆藏及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征集活动中收获进馆的档案资料,开展编研,形成对口支援、疫情防控、“老字号”企业档案管理等方面11篇文章,于6月9日-19日档案日期间在“岁月静安”微信公众号上连续推送。同时,在《静安报》刊印“档案日专版”,通过对口支援工作照片,反映本区助力脱贫奔小康的工作成效。
深挖馆藏蓄势待发“四史”学习教育新成果源源不断
为充分发挥档案史志工作特色优势,深挖馆藏红色档案资源,静安区档案局借力汇智、深入发掘,研究区域红色文化新课题,推出一批具有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为“四史”学习教育再添新教材。
深化《中共中央在上海大事记(1921—1933)》专题研究。该书是在市委党研室指导下,为迎接建党百年开展的专题研究。采用编年体例,按大事记条目的形式记述1921年至1933年中共中央在上海的重大史实。在工作的具体开展中,组织专人及外聘专家团队,根据新公布与征集到的文献、档案,及党史研究最新成果,对《中共中央在上海大事记(1921-1933)》条目进行修订、补充和增补。
编纂《静安红色故事汇》。该书采取了与相关专家、学者、作家合作编纂的模式,推出100个静安红色小故事,以短小精干的文字,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100年100人100个故事”,从而讲好静安红色故事,传承静安红色基因。该书计划于年底出版,将成为全区“四史”学习教育新教材。
推出《画说中共中央军委在上海》。该作品是“中共中央军委在上海(1925-1933)”研究成果的转化。由区委党史研究室编著,邀请沪上知名画家作为创作方,推出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该书以通俗易懂的形式,通过鲜活的故事,生动的画面,讲述早期中央军委在尖锐复杂和险恶的环境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组建人民武装力量、培育军事人才、探索武装斗争理论等诸多方面进行艰辛曲折的探索,以及作出的杰出贡献。
编写《口述静安 对口支援》。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年。编写《口述静安 对口支援》一书,既是总结静安对口支援工作,又是展现静安干部精神特质,了解历史,感悟情怀。本书的30位口述者都是静安对口援建工作的见证者、参与者,包括援建干部、援疆干部家属、受援地干部及区领导,他们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将见证、参与静安对口援建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精彩细节及难忘记忆娓娓道来,还原了许多鲜活的历史现场。
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档案资料征集
为真实记录全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防控疫情的历史过程,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珍贵记忆得以永存,面向社会各界征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档案资料。截至5月底,共收到相关单位和个人投稿照片800余张,书画23幅,文书12件,实物12件,主要有赵丽宏、汤兆基、罗希贤等名人捐赠的抗疫书画、篆刻等作品,以及疫情防控工作的照片、机场志愿者防疫日记等。
推进街镇志编纂工作
街镇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街镇的历史是“四史”的生动个案,区地方志办公室在全区第三轮修志工作中,把街镇志编纂作为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和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具体举措,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静安区档案局(档案馆、区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将继续开拓工作思路,准确把握“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发挥档案史志存史、资政、育人、为民功能,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助力全区“四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