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委、政府持续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保护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和铸魂工程来抓,将红色文化转化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内生动力。
一、基本情况
乌审旗这片红色热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之一,是党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最早开展民族工作的地区之一,是鄂尔多斯地区第一批党员、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乡级党委、乡苏维埃政府、第一个县级党委和第一个党领导下的民族武装的诞生地。无论在什么年代,红色基因、红色精神作为前进奋斗中的灯塔、航标,始终指引着草原儿女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征程中迎风破浪、奋勇前行。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乌审旗以“惟有知来路,方能识归途”为立足点,坚持把红色教育作为牢记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并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补足“钙”、凝聚“魂”、筑牢“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一是深入系统“学”,补足精神之“钙”。通过读书班和“学党史国史”等专题研讨,以理论滋养党员干部初心;开展“红色教育”进课堂活动,以“重温红色历史、弘扬红色精神”为主题,采取书记领学、座谈讨论等方式,深刻领会主题教育精神,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激发党员原生动力,传承红色基因;创建远教红吧,开设红色“云”党课,组织观看红色影片3.48万人次;开展学时代楷模、知识竞赛、千人徒步等系列活动……推动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全旗各地各单位重“实”质,走“实”地,出“实”招,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二是现场细致“研”,凝聚民族之“魂”。充分挖掘鄂尔多斯第一个党小组、中共乌审旗委办公旧址等乌审旗独有红色资源,县处级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现场聆听专家讲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同时,组织专家组对旗内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乌审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座谈会,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共识,汇聚乌审“绿色崛起”的精神动力。
三是严谨深刻“改”,筑牢信仰之“基”。党员干部从红色精神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乌审旗聚焦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问题整改的一系列要求,将问题整改与推动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尺,整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针对“医疗资源短缺”“入校难、入园难”等群众期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卫健委结合医共体建设工作,创新推进“名医带名徒”联动计划和“下乡义诊”,让群众在家门口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教体局全力推进旗第五幼儿园、蒙古族第二实验小学等9所学校建设项目,尽快缓解入园难、入校难、教育资源短缺问题。
二、取得成效
(一)思想认识与宗旨意识明显强化。一方面思想觉悟得到明显提升。全旗党员干部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党员干部在重温党史、新中国史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进一步筑牢了信仰之基、补足了精神之钙、把稳了思想之舵。另一方面宗旨意识得到明显加强。各地各部门加深了对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体会更加深刻,对各领域存在的问题更加警醒,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彻底大排查。
(二)工作作风与精神风貌明显提升。一是坚定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的决心。全旗上下一心,以学习、践行主题教育为目标,用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直面问题和解决难题。二是激发敢于动真碰硬的勇气。各地各部门通过深入开展查摆问题、交心谈心、民主生活会等各个环节,渲染了敢于向问题“开炮”,敢于“动真格、硬碰硬”的风气,大力破解工作中的梗阻,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识更加清晰。三是提振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各地各部门领导班子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之风,通过主题教育洗礼,广大党员干部展现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了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战斗氛围。
(三)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调查研究、重点联系、驻村走访、定期接访、带案下访、结对帮扶等制度,进一步打通了党群、干群联系与沟通的渠道。在检视整改过程中,县处级领导指导各地各部门领导班子紧扣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动真格、出实招、抓落实,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提高了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对策建议
进入新时代,乌审旗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布小林主席调研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借助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加强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资源开发,打造一批红色文化传承载体,推进同延安红色圣地、城川红色教育基地等旅游线路的对接、务实联系,将乌审旗建设成为蒙陕宁红色文化重要节点、内蒙古西部红色文化重要支撑和红色旅游目的地,使红色革命资源成为乌审旗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支撑。
一是坚持红色铸魂,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持续往深里学。坚持“红色引领”,大力创新“红色+党建”“红色+党员教育”等模式,促进红色文化与学习教育融合发展。坚持和完善主题教育形成的良好学风,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全部工作始终,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与讲述乌审革命斗争史诗结合起来,激励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学和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推进工作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雷厉风行、见底见效,弘扬担当实干作风。
二是守住绿色底线,在坚持群众观念和群众路线上持续往实里做。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的乌审旗,历史上曾多次经历“沙进——畜退——人也退”的环境悲剧,乌审儿女在长期与沙魔斗争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宝日勒岱、殷玉珍、盛万忠等几代治沙英模,铸就了世代传承的治沙精神,建设绿色家园的壮志豪情在一代代乌审儿女的血液中涌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群众观念和群众路线,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使命意识,团结带领全旗各族干部群众,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群众和基层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持续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宣讲大排查推动大落实活动,带头为民谋利、为民尽责。
三是建设多彩乌审,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持续往深里改。绿色是底色,黑色是财富,蓝色是民族文化,黄沙白草是历史,红色是基因——乌审旗是绿色乌审、红色乌审,更是七彩乌审。深入挖掘和梳理乌审旗革命历史,不断充实实物和史料,借助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创建特色旅游品牌,带动群众创业就业、脱贫致富的同时,针对主题教育中查摆发现的问题,坚持清单式管理、闭环式管理的工作方法,坚持把“改”字贯穿始终,从思想深处检视问题原因,既治已病,又治未病,既抓当前,又谋长远。同时深化对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专项整治,推动整治行动向农村牧区延伸;需要建立健全制度的,抓紧制定完善,形成常态,让基层干部群众看到行动、看到改变,对主题教育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乌审旗委组织部 邓文静)
[责任编辑:赵彦琳]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