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次盛会,让青年科学家站在C位
讲述一个个关于“群体英雄主义”的故事
9月20日,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青聚闽江”青年科学家论坛上的年轻人。图为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副主任设计师徐菁。宿东/摄
9月20日,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来到了会期的第三天,这个我国航天领域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行业盛会,专门给年轻人打造了一个舞台:“青聚闽江”青年科学家论坛。
在这里,没有须发皆白、功成名就的老科学家,没有太多的领导讲话,整个论坛的聚光灯都打在几位青年科学家的身上,他们站在舞台中央,是当天唯一的主角。
他们当中,有火星探测器总体主任设计师,有北斗导航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也有见过凌晨一二三四五六点北京的导弹副主任设计师……他们的故事,需要也值得更多的人了解。
正如其中一位青年科学家、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曲耀斌所说,人们熟知的北斗、长五等大国工程,汇聚了数以万计的航天人,那么多人尤其是那么多的青年航天人,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每一发箭、每一颗星中又能做什么,每个人都去做一颗螺丝钉吗?这些需要他们讲给更多的人听。
“说到底,这其实是一个关乎航天领域学科发展、系统工程与传承换代的大问题。”曲耀斌说。
可能是当代最具冒险主义色彩的故事
曲耀斌对自己工作的理解,既写满了理科男的认真和理性,也不乏一些浪漫色彩。他说,他们必须用最少的“已知”,去挑战、去探索最大的“未知”。
“宇宙太大,航天器在空间环境中运行,每一秒所经历的多物理场都是不同的,很难用传统的科研方法,开展大量实验,去遍历所有的内外部条件、去充分试错。”曲耀斌认为,从这个角度说,他们现在所做、所经历的,可能是当代最具冒险主义色彩的故事。
曲耀斌刚工作时,他所在的团队便接到一个项目论证任务:打造一个新的卫星平台,去3.6万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轨道,开展新技术通信试验。
“一个新的平台意味着什么?在汽车行业里,研发一个新平台需要多轮定型、反复测试,大概的费用相当于1000部量产车。新卫星平台研制所需的投入和研制难度可想而知。”曲耀斌说。
大约花了几周时间,曲耀斌把新平台所需要的相关控制算法,都写了出来。这只是一个开始,他们还要在地面基于新开发的产品,开展实时的半物理验证,尽可能地测试调优参数。
那两三年,他和同事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通宵度过的。
“青年航天人可以作创新,但你的底气,更多是基于科学的态度与海量的数据支撑。”曲耀斌说,他们要提出上千个假想的故障,这些假想,99%以上最后都不会发生,但一旦放过一个,就可能导致失败,甚至荒废一代人的努力。
2018年12月25日凌晨,曲耀斌参与研制的通信技术实验卫星三号发射成功,耗时数月,卫星成功入轨、自主完成所有试验动作。至此,他所在的这支国内最年轻的高轨新平台设计师队伍,也已在这颗卫星上,日夜不断地耕耘了整整8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上一篇:政府唱“独角戏”应变“大合唱”
下一篇:领导干部面对“饭局”莫“犯规”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