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资讯

“搬迁到哪里,服务就落实在哪里”

时间:2020-09-23 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党建网

  一大早,家住陕西省镇坪县曾家镇和顺家园安置社区的70多岁搬迁户赵永春,就将自己的被子抱下楼,准备晒到楼前的公共晾晒杆上。此时,长长的晾晒杆上,早已晒满了被褥床单,余地仅够一床被子的地儿,赵永春就笑起来:“这件事办到大伙心里去了!”

  今年3月,和顺家园安置社区党支部在走访搬迁户过程中,不少居民反映没有晒被子的地方。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和顺家园安置社区党支部马上向曾家镇党委报告,申请到2万元资金,在小区15幢楼前公共区域里,选择阳光照射最佳的地方各安装了一个公共晾晒杆。此后,只要天晴,晾晒杆上都晒得满满的。

  类似这种顺民意、暖人心的事情,时刻在镇坪县39个搬迁安置社区(点)上演。而这,正是镇坪县以党建为抓手,通过建立移民搬迁社区“两委三中心”,解决群众烦心事、民生要紧事,帮着搬迁群众由“农民”顺利向“居民”转变,实现“搬得出、稳定住、快融入、能致富”的写照。

  支部建在社区,群众有了“主心骨”

  “这辈子都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周围还有医院、超市、学校……”正在和顺家园安置社区门口晒太阳的赵永春笑着说。

  赵永春原住在曾家镇阳河村的深山里,交通不便,购物、就医都要到几公里以外的镇上。2018年,赵永春跟部分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村民搬到了镇上的和顺家园安置社区。

  在和顺家园安置社区,四周绿树成荫,一排排楼房干净整洁,宽阔通畅的柏油路纵横其间,社区工厂、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幼儿园、卫生室、文体活动中心一应俱全,小区里到处是散步的老人、玩耍的孩子。

  和顺家园安置社区是镇坪县最大的3个移民安置社区之一。该社区目前已搬迁安置群众382户1342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12户397人。但集中搬迁后,出现了邻里矛盾频发、居住环境脏乱、陈规陋习乱象等诸多问题。

  今年3月,曾家镇针对安置点的实际,成立了和顺家园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通过党员示范引领,有效解决搬迁群众不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等问题,让1342名搬迁群众有了“主心骨”。

  在搬迁户刘世民心中,社区党支部不仅是“主心骨”,更是可以信赖依靠的“亲人”。70多岁的刘世民,有点智障,妻子更甚。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女儿外嫁,家里就剩夫妻俩。2018年从金坪村搬进小区后,因小区户型外观一模一样,夫妻俩经常找不到自己的家。每逢如此,他们就跑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找到党支部书记廖文杰把他们送回家。

  和顺家园安置社区党支部的成立,是镇坪县开展党建引领移民搬迁工作的一个缩影。自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以来,该县坚持“贫困户搬迁到哪,党支部就建在哪”的理念,目前已建成的39个搬迁安置社区(点),党组织实现全覆盖。

  建好“三大服务中心”,“安居”“乐业”同步实现

  “搬到新家,算是搬到景区了,环境好,又有工作有收入。”王吉凤原住在交通不便的高山上,2018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到钟宝镇塘坊坝安置社区。她正愁没工作没收入时,镇坪县歌丽斯实业有限公司在社区办起了社区工厂,“主要从事耳机制造,工厂一成立我就来了!”王吉凤从开始的“啥也不会”很快成长为一名“熟练老工”,现在做起来得心应手,当了班长,“现在每月能拿2000多元,家也照顾了,我很满足!”

  钟宝镇塘坊坝安置社区是该县另一个大型安置社区,目前已安置群众651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对象80户216人。这些搬迁户,都像王吉凤一样,只要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都在社区找到了工作。

  “我老家离这里有几十公里,山高路远。2018年搬到了钟宝镇塘坊坝安置社区。”当初面对新的生活环境,袁龙刚“又喜又怕”,“喜”的是因为看病、上学确实方便;“怕”的是因为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步入新生活摸不着头绪:马桶怎么用、垃圾扔到哪、菜去哪里买……好在有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袁龙刚很快适应下来,“环境好,社区党支部还给我提供了公益性岗位,一年1万多元。工作之余我还可以就近到园区务工增加收入,比老家好多了!”

  为了让搬迁群众能够安居乐业,镇坪县以党建为引领,系统谋划、统筹安排搬迁群众就业、就医、入学、融入社区等需求,通过建设组织服务中心、乐业服务中心、安居服务中心“三大服务中心”,设置物管、保洁、保安等多种公益性岗位,让搬迁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如此,社区通过梳理安置点的就近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内的就业岗位建立“岗位菜单”,通过“乐业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推送就业信息,采用劳务输出、自主创业、合作社等多样化的就业产业措施,为1000多名搬迁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

  以群众需求为“风向标”,真情帮扶办好民生实事

  “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群众搬到新居后,我们‘后扶’工作就是根据群众需要做好服务,花小钱办实事,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镇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鲁延福直言:“干部作风是推进一切工作的保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离不开干部的倾情帮扶和真心服务!”

  为抓实“后扶”工作,加快实现易地搬迁由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向快融入、能致富、可发展转变,该县大力培养“服务型”干部,积极为搬迁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真正做到“心为民所想、行为民所动、利为民所谋”。

  “蓝色代表健康扶贫,黄色代表产业扶贫,绿色代表就业需求。”走进镇坪县城关镇文彩安置社区移民委员会办公室,一块“六色”管理服务台账格外醒目,小区224户居民基本情况和实际需求一目了然。

  社区移民委员会主任何万军介绍,为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今年4月,镇村干部逐户摸排,精准掌握搬迁群众基础信息,根据每户情况制定精准帮扶方案,推行“六色”管理服务台账,确保“人人底子清、户户情况明、服务措施准”。

  居民袁玲就是绿色服务管理对象。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独自生活,外出务工就照顾不了孩子,在家又没有收入。小区通过入户摸底后为她落实了公益性岗位,并介绍她到邻近的汉巴食品有限公司务工。“在这里上班相对轻松,离家又近,每月至少有3000元工资,生活有保障!”袁玲说。

  “都是从四面八方搬来社区的,这家有就业难题,那家有就医困难,各不相同。只要解决好了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他们也就安心了。”钟宝镇塘坊坝安置社区党支部书记卢存宝说。

  服务以群众需求为“风向标”,逐渐在镇坪干部中形成风气。自“办实事、暖民心”活动开展以来,镇坪全县39个安置点累计收集到群众意见建议近100条,目前已解决落实实际问题80余个。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ncdj/20200917/33761.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