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近年来,岳西县菖蒲镇港河村村“两委”班子按照“茶叶强村、竹业富民”的产业发展思路,一抓到底,大力发展茶叶、毛竹两大特色产业,现有茶园面积2270亩、竹园面积8100亩;打造有省级现代农业(茶叶)示范区核心示范点1个、省级毛竹科技示范园1处。2019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31.91万元。
党建引领,绘好产业发展新蓝图
2018年,港河村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事宜,并将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到每年的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港河村依托现有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将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继续圈定在毛竹产业上。并计划在本届任期内发展三个以上的毛竹产业经济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年来,港河村流转接管已停产多年的竹笋干加工厂,做好笋干加工厂的运营、竹炭厂的建设和投产,启动竹荪种植及加工科研项目建设。在村党总支部带领下,富民强村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港河村集体目前拥有山场1050亩、竹园595亩,100KW光伏扶贫电站一座、100亩有机茶园一座、笋干加工厂一座、竹炭加工厂一座、竹荪种植基地14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底子进一步夯实。
企业领办,走好“三变”改革新路子
2018年11月,港河村党总支部提议组建由村“两委”班子成员组成的岳西县河美公共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河美公司”),主要承接村内集体经济发展、小型交通及水利工程等项目,同时要求各班子成员以出资认股的形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带动班子成员参与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积极性。
2019年,港河村通过整合2018年度资产收益项目资金10万元和“四带一自”资金16万元,连同笋干厂一起全部承包给河美公司经营管理。在村党总支部的推动下,宋屋、王屋两个村民组的竹农以自家竹园入股到河美公司,共同开展“三变”改革试点的竹园管理和笋干加工项目,并实现笋干收入96910元,村集体增收75200元。同时,港河村争取2019年资产收益资金35万元支持竹炭厂建设,在王屋组新建炭窑5座、厂房120平米、厂区道路硬化370米,首批生产竹炭8.5吨、售出5吨,实现收入4.94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1万元,收益全部分红给贫困人口。
2020年,港河村在菖蒲镇党委、政府的引荐和支持下,继续做好毛竹文章,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项目,试行竹林下竹荪仿野生栽培技术,提升毛竹综合经济效益。该项目由菖蒲镇港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安庆林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共同开展科研建设,岳西县河美公共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具体建设工作。截止目前,港河村已采收鲜竹荪8500斤,加工成品竹荪812斤,已售出71斤,收入3.05万元。全年竹荪产值预计35万元,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8万元以上。下一步,村党总支部计划在竹荪生长结束后,继续在基地内套种大球盖菇5亩,实现产值8万元,再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以上。
群众参与,共享创新发展新成果
三年来,村党总支部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保护群众利益,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到更多的群众。2019年,港河村“三变”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客商承包竹园经营失败后遗留下来的难题,重新将资源价值转化为百姓利益、集体收益。2019-2020年直接为当地竹农增加入股分红收益10.46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就业增加收入0.9万元、鲜笋销售收入1.1万元。竹荪种植及加工科研项目,将带动竹农竹园租金收入0.42万元、解决周边群众就业540人次、增加务工收入9.4万元。
展望港河村毛竹产业发展前景,村党总支部书记宋根鹏自信地说道:“下一步,港河村将继续围绕发展林下经济和笋材两用林基地建设,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持续引进毛竹产业科研项目成果并落地转化,让港河村成为菖蒲镇毛竹产业发展的‘试验田’,让毛竹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
下一篇:“布鞋书记”扶贫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