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党组织生活不规范、党员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德州市武城县立足实际、坚持原则、创新突破,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别、不同年龄党员特点,探索采取“五种模式”,扎实推动党员分类教育管理。
“星级式”管理,让在职党员有“压”。对在职党员实行星级管理,按照目标化、常态化、规范化原则,从“理想信念、纪律规矩、道德品行、奉献作为、先锋模范”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把测评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设立党员示范岗,亮真实身份、亮岗位职责、亮服务承诺,让党员在履职尽责中提升意识、彰显担当。实行“一方隶属、双重管理”,在党组织关系隶属不变的情况下,在职党员接受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小区党组织的双重教育、管理,督促在服务小区业主、规范小区治理、保障群众权益等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
在职党员在居住小区开展志愿服务
“定岗式”管理,让无职党员有“为”。深入推进“一部四会一网一社”村级治理机制,为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赋权增能,在村“两委”任职外,设置议事会、监事会、理事会、网格员等岗位,由党员牵头管理村内日常和重要事务,让党员身上有责任、有担子,说话有分量、有底气。疫情防控期间,全县5000余名农村党员认领“党员胡同”8000余个,在防疫宣传、卫生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立城市社区“红色业委会”,引导无职党员加入任职,推动党员亮出身份、走出家门、融入小区,营造“小区吹哨、党员报到”良好局面。目前全县共有3000余名无职党员参与99个网格住宅小区志愿活动,促进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化解,推动了城市治理的健康良性发展。
村内监事会成员核查三务
“牵线式”管理,让流动党员有“家”。建立线上督学制度,党支部通过“灯塔-党建在线”网络平台发布每月主题党日安排及学习资料,流动党员每月主动通过“灯塔-党建在线”网络平台、微信、电话等方式向党支部汇报学习情况,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学”,学习不“离线”。强化线下情感沟通,每逢重大节假日,为流动党员党组织邮寄“红色包裹”,书写“红色家书”,鼓励流动党员积极为家乡发展献言献策;借助武城在外商会平台,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大讨论,畅谈家乡发展变化、在外生活体会,增进党员感情、促进共同提升。
“帮扶式”管理,让困难党员有“力”。制定《武城县党内关怀帮扶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每年列支不少于30万元经费用于关心帮助困难党员,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进行走访慰问,送去党的关怀与温暖。建立困难党员信息台账,坚持定期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并将困难党员纳入社会大救助体系,在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向生活困难党员倾斜。帮助拓宽致富渠道,通过入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方式,为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提供就业机会,强化技能培训,算好脱贫致富“持久账”。
送门上学
“上门式”管理,让老弱党员有“情”。开展“送学上门”活动,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制定“结对送学”名单,安排党员主动送学上门,采取帮助读、拉家常、戴党徽等形式,解决年老体弱党员因行动不便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难题,确保不让一个党员掉队。今年以来,开展“送学上门”1302次,服务党员1061人,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开展关爱党员系列活动,为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统一悬挂光荣牌,赠送政治生日贺卡、蛋糕,免费健康体检,切实增强老党员荣誉感、获得感。开展“文艺进社区”活动,由社区党总支组织,利用春节、端午节、建党节等节日到小区进行文艺汇演,丰富老党员的精神生活,增添文化色彩。(中共武城县委组织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