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资讯

凯歌进疆 改天换地

时间:2020-09-12 作者:佚名 来源: 昆仑网

  范进军 李海生

  1949年10月,人民解放军7万大军勇翻风雪祁连山,急穿河西走廊,顶风沙,冒严寒,斗顽敌,驰骋千里,凯歌进新疆。70年来,驻疆人民解放军始终高举党的伟大旗帜,充分发挥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作用,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边疆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震请缨进新疆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时任第2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的王震,于2月17日离开西北前线去参加会议,3月4日到达西柏坡。

  在前往西柏坡的路上,王震在思考自己和部队的出路时,既不贪恋城市生活,也不羡慕平原风光,他所想的是要带领部队到最艰苦、最困难的边疆,向近代受尽帝国主义侵犯的新疆进军,解放新疆,建设新疆。

  到达西柏坡的当天,王震就见到毛泽东主席。他把部队在西北作战的情况向毛主席作了汇报,还把一份请缨率领部队到新疆去的书面报告递交上去。王震说:我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一切需要去的边疆去,到新疆去!那里需要解放,那里需要开发,那里更需要发展经济。

  这天晚上,在作为会场的小俱乐部里为与会代表举行晚会,演唱京剧《红娘》。王震没有去看戏,他一个人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准备在全会上的发言稿。不久,毛主席走进来,问他为什么不去看戏?王震回答说:“我没有艺术细胞啊!”毛主席对他说:“今晚台子上演的是《红娘》。这出戏你应该去看,那红娘总是全心全意给人家做好事,很可爱。这出戏里红娘是主角,你到新疆就是去演红娘,唱主角,为那里的各族人民去做好事。”王震听了非常高兴,这意味着毛主席已经同意了他的请求。毛主席接着又说:“演红娘要有很高艺术技巧,她在台中间大家都跟着她转,不像演老夫人,只在台上摆那么两下就行了。”

  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中央对解放全国作了周密部署,并对新疆作出了“立足战斗解决,力争和平解放”的决策。在讨论各部队的战斗任务、胜利后经营的地区时,王震代表第2军表态:“我们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新疆去!”毛主席当即插话说:“王震同志的意见很好!很有全局观念。”在此期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以及彭德怀、贺龙等领导,都就解放新疆问题,同王震进行了交谈。毛主席嘱咐他说:要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精神,英勇奋战,克服任何艰难险阻,解放新疆,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

  王震返回第2军后,先与军其他领导交换了进军新疆意见,大家一致支持。随后,第2军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在传达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后,王震大声宣布:党中央、毛主席批准我们进军新疆了!这时,全场轰动,热烈鼓掌,一致拥护。

  1949年6月,第一野战军奉命组建第1兵团,辖第1、第2、第7军,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经过扶眉、兰州等战役后,西北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9月,中央军委决定,第1兵团率第2、第6军进军新疆。9月25、26日,新疆国民党军政当局通电和平起义。10月中旬,第2、第6军在王震率领下,向新疆展开气势磅礴的大进军。

  铁流西进

  新疆和平解放后,社会情况异常复杂,反动势力和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不甘心失败,蠢蠢欲动。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和新疆激烈动荡的局势,1949年9月28日,第1野战军前委发布进疆命令,决定第1兵团率第2、第6军迅速进军新疆,以第2军为左路军,进军南疆,第6军为右路军,进军北疆。

  进军新疆,征途遥远,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沿途要经过荒芜人烟的戈壁荒漠,翻越高入云霄的雪山峻岭。当时通往新疆的公路路况极差,交通工具十分缺乏,多数入疆部队只能徒步开进。时值10月,天气日趋寒冷,部队御寒物资尚未备齐,且新疆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语言不通,风俗各异,给部队进军带来了很大困难。

  10月10日,作为陆地进军的先遣支队第1兵团战车营由酒泉向迪化(今乌鲁木齐)进军,20日抵达迪化。战车营迅速接管城防,控制机场,维持社会秩序,为空运部队做好准备。第1兵团授予他们“开路先锋”的锦旗。

  10月12日,第2军按预定计划向南疆进军。第4、第5师于10月26日开始,先后由焉耆徒步西进。郭鹏、王恩茂率2军军指于12月1日进驻南疆重镇喀什。5师15团为早日进驻和田,粉碎敌特叛乱,艰苦跋涉750多公里,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解放和田。

  11月4日,第6军在军长罗元发、政治委员张贤约率领下,采用空运、车运和徒步等方式,由酒泉向新疆进发。6日,军直和第17师先遣队飞抵迪化。至1950年1月15日,该师除炮兵外全部空运到迪化。这次空运共出动飞机1033架(次),运送1.24万人。

  1949年11月6日,王震率第1兵团前指由酒泉飞抵迪化。11月下旬,彭德怀、张治中从兰州乘飞机抵迪化。12月17日新疆军区成立,彭德怀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王震任第一副司令员,1950年1月代司令员、政治委员。

  1950年2月,第2军独立团奉命进军北疆。指战员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顶风冒雪,步行350多公里,穿越准噶尔盆地,于3月3日抵达承化(今阿勒泰)驻防。

  进军新疆,决非和平进军。进疆部队先后平息了国民党起义部队20多起武装叛乱,巩固了新疆和平解放的成果。

  人民解放军7万大军在寒冬和连续行军作战未及休整的情况下,仅用6个月时间进驻全疆各要地,创造了人民军队进军史上的奇迹。

  接管千里边防

  新疆和平解放时其边防线长达6400多公里,除根据19世纪中俄不平等条约规定的2600余公里边界外,其余多以传统习惯线为界。人民解放军进疆后,奉命迅速接管边防,挺进西藏阿里,筑起了一道保卫祖国西部边疆的钢铁屏障。

  接管南疆边防。解放之初,中苏关系尚处于友好时期,因而北疆地区基本上没有部署边防部队,仅由公安机关在伊犁霍尔果斯和塔城巴克图分设一个边防派出所(检查站)负责边境事务。南疆除中苏边界外,中阿(富汗)、中巴(基斯坦)、中印(度)边界线多在海拔五六千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的崇山峻岭之间,空气稀薄,终年积雪,荒芜人烟,交通极为不便,仅由起义的原国民党军以少数部队驻守各边卡。

  1949年12月,第2、第5军派出精干分队分别进驻蒲犁(今塔什库尔干)和皮山县桑株镇,开始从起义部队手中接管边境防务。1950年3月,接管中巴、中阿、中印边境之伙什比、罗布盖孜、明铁盖、红其拉甫、达不达等要点。5月,又在中印边境赛图拉、三十里营房、康西瓦、黑黑孜江干设立哨卡,并进驻麻扎大拉、斯姆哈纳、乌什等要点。1952年3月,新疆军区以第2军教导团3营组成边卡营接管南疆各边卡防务。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就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边防斗争的真实景象。

  挺进藏北阿里。1950年6月,新疆军区组建第2军独立骑兵师担负进藏任务,并以该师第1团1连为基础组成进藏先遣连先行进藏。该连由7个民族136名官兵组成,团保卫股股长李狄三任总指挥兼党代表。1950年7月31日,先遣连从于田县普鲁村出发,他们克服千难万险,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精诚团结,历经3个月的艰难跋涉,于10月30日抵达阿里扎麻芒保(今改则县先遣乡),把红旗插上了藏北高原。西北军区党委于1951年1月授予该连“进藏英雄先遣连”荣誉称号,并给全体同志各记大功一次。8月3日,先遣支队和先遣连主力进驻阿里首府噶大克。至此,阿里高原全部解放。在解放阿里和戍边守卡的过程中,先遣连先后有63人长眠雪山。英烈们的大无畏献身精神和英雄业绩将永载史册。

  平叛剿匪建政权

  新疆和平解放初期,潜伏下来的国民党特务和起义部队中暗藏的反动分子,多次策动和组织武装叛乱,对边疆地区的政权建设、社会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造成严重威胁。

  1950年3月间,驻昌吉、迪化永丰镇、阜康、镇西(今巴里坤)、奇台、木垒等地的国民党起义部队骑兵第7师和第26师骑兵营部分连队,先后发动多起叛乱。第6军投入兵力3000余人、战车16辆,迅速予以平息。

  1949年9月,美国驻迪化副领事马克南窜至孚远(今吉木萨尔),召集原国民党阿山地区专员乌斯满、原新疆省财政厅厅长贾尼木汗等人策划武装叛乱。被人民政府留用的原国民党哈密专员尧乐博斯,亦于1950年3月叛逃至镇西,与乌斯满、贾尼木汗等合股为匪。至4月初,匪众已达2万余人。新疆军区迅即成立北疆剿匪指挥所,由第6军军长罗元发任指挥,统一指挥第6军16师,第17师49团2个营、51团1个营,第5军14师40团和战车第5团1个营等部队,分东、西两线对匪徒展开全面进剿。经大小红柳峡(巴里坤西北)、伊吾、北塔山等近百次战斗,先后歼匪3400余人,活捉匪首贾尼木汗。7月,乌斯满与尧乐博斯逃往河西走廊地区。不久,尧乐博斯经西藏逃往印度(后到台湾)。1951年2月,乌斯满残匪逃到敦煌海子地区,被第3军部队歼灭,4月29日乌斯满在迪化被公审枪决。被裹胁参与叛乱的1.5万余人经政治争取,归向人民政府。

  在剿灭乌斯满等主要匪患的同时,新疆军区部队对流窜各地的多股散匪,也给予了毁灭性打击。经过围剿,这些散匪于1952年9月全部被剿灭。到1952年冬,全疆匪患基本消除。

  新疆军区部队进疆后,积极帮助地方建党建政,为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做出了历史贡献。1949年12月,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发出《关于建党中几个问题的规定》,决定以进疆部队党组织为基础,自上而下地建立党的各级地方组织。1950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以第2军党委为基础建立中共喀什区委员会(1952年1月改称中共南疆区委员会),以第6军党委为基础建立中共迪化区委员会,同时由军区抽调党员干部建立第5军党委并兼伊犁区党委。各区委成立后,即采取由部队各级党委兼任或由部队抽派党员干部到地方任职等办法,着手建立各地委、县委机构。到1950年10月,全疆3个区党委和10个地委、1个市委先后建立。至1952年底,全疆81个县(市)均成立了县(市)委。

  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建党工作基本同步进行。1950年1月至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军区从第2、第5、第6军中先后抽调8400多名干部战士,与从内地调来的干部以及在新疆吸收的本地各族干部一起,组成建党建政工作队,接管各地专署、县政府、警察局和法院等旧政权机构并展开改造工作。至1952年底,全省10个专区、1个市、81个县、1个中心区的人民政权相继建立;同时,全省393个县辖区、2220个乡的人民政府也全部组建完毕。

  天山南北大生产

  新疆地广人稀,经济落后,一穷二白,解放大军刚抵边疆就面临严重的粮荒。为减轻人民负担,新疆军区部队坚决响应中央军委的号召,发扬第359旅“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光荣传统和南泥湾精神,就地展开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为恢复和发展新疆经济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早在1949年3月王震请缨进军新疆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就与他交谈了西域历史上屯垦戍边及部队进疆后也要大搞生产,特别是带动和帮助边疆民族地区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问题。第1兵团从关中西进时,在人才、技术、物资等方面为生产作了必要的准备。1950年1月,新疆军区发布大生产命令,要求“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战线之外”。这年早春,天山南北的亘古荒原烽火连营,人潮涌动。新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军队大生产运动,就此拉开了帷幕。十几万身穿军装的劳动大军在寒风料峭的荒原,住无房,食无菜,战士们便在雪地上挖地窝子住,以盐水、辣椒面代菜;没有生产工具,各部队就收集破铜烂铁自己打制;畜力不足,就8个人拉1张犁开荒;种籽不够,指战员们就省下自己的口粮,换回种籽。经过努力,到年底共开荒83.5万多亩,大大超过军区原定的60万亩计划,收获粮食3.25万吨、皮棉335吨,实现了全军区粮食半年自给。1951年全军区耕地97万亩,播种农作物89.56万亩,收获粮食4.45万吨、皮棉555吨、油料1950吨。1952年,全军区耕地达166万亩,播种162.2万亩,收获粮食9.96万吨、棉花3345吨、油料4887吨。主副食全部自给,并创造了全国小麦、水稻亩产最高纪录。至1954年底,新疆军区共有耕地115.9万亩,创办军垦农牧场43个,并购置了一批现代化大中型农机具。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疆气候干燥,雨水稀少,农田主要靠高山融雪灌溉。因此,兴修水利,便成为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和当务之急。1950年1月,为扩大迪化北部农田灌溉面积,新疆军区决定整修扩建和平渠。经过日夜奋战,不到1个月便完成了备料任务。至4月下旬,和平渠工程竣工,新增灌溉面积3.6万多亩。从1951年起,以解放军为主力,在全疆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修建了哈密红旗一渠、二渠,焉耆解放一渠、二渠,阿克苏胜利渠、库尔勒十八团大渠、红雁池水库、迪化猛进水库等一批大型配套水利枢纽工程,增加灌溉面积200多万亩,为新疆的农业发展和建设正规化的国营农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期间,新疆军区还将第22兵团领导机关迁至石河子,集中力量开发石河子垦区,兴建戈壁明珠――石河子,“戈壁滩上盖花园”由梦想变成了现实。

  节衣缩食办工业

  新疆刚解放时,工业极其落后,连一个铁钉都不能生产。人民生产生活所需的工业品,主要依赖内地供应或国外进口,价格极其昂贵。为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新疆军区于1950年6月发布三年工业基本建设计划,开始兴建新疆首批现代工业企业。

  为筹集资金,新疆军区除依靠发展农牧副业生产增加收入外,同时决定将1950~1952年90%的军费转为生产建设资金,动员部队节衣缩食,减供经费和服装鞋帽,每人每天节粮2两,每年减发单衣1套、衬衣1件,改1年1套棉衣为2年1套,甚至采取减掉军上衣两个口袋、衬衣翻领等办法,千方百计节省开支,增加生产投资。1950年冬,部队连续4个月未发薪饷,有的部队连菜金都未领取。就这样铢积寸累,把10多万官兵节省下来的巨额军费,投入军人合作社作为建设资金。至1951年底,90%的军人参加了投资,这些投资的80%被用于工业建设。

  为尽快建成新疆第一座钢铁联合企业——八一钢铁厂,王震与国家重工业部、中共中央华东局协商,将上海益华钢铁厂全套设备作价迁移到新疆;通过重工业部批准将河北宣化铁厂闲置的高炉拆迁到新疆,作为钢铁厂的基础骨干设备。为实现早日投产,先建了两座小型简易高炉,并在1952年4月炼出了第一炉铁水。八一钢铁厂的建成和投产,为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钢材,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此外,新疆军区还兴建了六道湾露天煤矿、水磨沟火力发电厂、乌拉泊水力发电厂、十月拖拉机厂,新疆第一、二水泥厂和新疆七一棉纺织厂等。

  根据1952年10月23日党中央《关于整顿新疆财经工作的指示》精神,新疆军区于1953年底将经营的25个厂矿和迪化电业管理局全部无偿移交给省人民政府。这些骨干企业,不仅为新疆工业奠定了基础,而且造就了新疆第一代产业工人队伍,成为新疆现代工业史的光辉篇章。

  寻根英雄部队

  新疆军区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的英雄部队。其前身部队主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第6军,骑兵第1师和红军师,分别来自湘赣、鄂豫皖和陕甘苏区的红军部队。

  井冈山红军部队发展而来的第2军。第2军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6军团。1930年10月,由井冈山周围8个县的游击队组成湘东独立师,后改编为湘赣红8军、红6军团。1934年8月,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先遣探路,拉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抗日战争时期,红6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9旅,参加了华北抗战、守备河防、保卫边区、南泥湾大生产、南下北返。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参加了中原突围和西北解放战争的历次重大战役。

  鄂豫皖红军发展而来的第6军。第6军部队前身最早可追溯至红一、红四方面军各一部分。1929年5月,商南起义组建的红军经多次改编后,到陕北时为红31军91师。另外,1932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河南赤城组建的鄂豫皖红军部队,长征到达陕北后改编为红15军团75师225团。抗日战争时期,两支部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和第129师386旅771团。参加了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期间改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和新编第4旅,后合编为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第6军,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和西北解放战争的历次重大战役。

  1953年,第2、第6军番号撤销。第2军军部整编为南疆军区机关,第6军军部组建原西北(兰州)军区空军司令部。两军大部整编为生产建设部队,抽调部队组建军区某步兵师2个团,保留了这两支红军部队的血脉。

  西北红军的骨干骑兵第1师和红军师。骑兵第1师(军区某步兵师前身)和红军师的前身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创建领导的陕甘边红军和陕北红军。这些部队一般统称“西北红军”。西北红军创建的陕甘根据地,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辉煌的前进阵地。1962年8月,骑兵第1师奉命进疆。该部曾代表骑兵部队参加了开国大典受阅,毛泽东主席2次为该部作出重要批示(甘南剿匪“政治争取”做法、野营拉练“这样训练好”经验)。红军师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3旅和第385旅旅部合并演变而来。参加过保卫延安、扶眉、兰州等战役战斗。1959年3月,进藏执行平叛任务,1962年在西藏军区编成内参加了中印边境东线自卫反击作战。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打响,为加强新疆方向防卫力量,调归新疆军区建制。

  

  (作者单位:新疆军区政治工作部)


原文链接:http://www.xjkunlun.cn/dswx/hxyjl/51463.htm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