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省党建研究骨干培训班在长沙举办,50名来自各市州委组织部和省内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党建研究骨干参加了培训。学员们聆听专题讲座、参加现场教学、走进领袖故里,在湖南这片红色沃土上追寻红色记忆、找寻初心使命,从革命先驱的成长和革命生涯中感悟理想信念,学习党建研究方法。
谨守初心、坚定信念,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此次专题培训恰逢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培训班专门开设了“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从马克思讲起”“毛泽东与湖湘文化”“筑牢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等专题讲座和参观毛泽东、刘少奇同志故居、青少年毛泽东成长之路等现场观摩教学内容,旨在教育引导学员们追溯初心、坚定信念。学员们怀着无限敬重的心情,在韶山毛泽东铜像前敬献花圈、缅怀先烈,在湖南第一师范旧址参观学习、互动研讨,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深刻体悟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不懈的探索,深切领悟到“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句话的分量和温度。通过听取专家学者对湖湘文化起源、发展和代表人物的详细解读,学员们了解了湖南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吃得苦、耐得烦、舍得死、霸得蛮”的性格特征和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正是这些独特文化的熏陶和地理环境影响,造就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等一大批优秀的湖南籍开国功臣。
学员马良同志谈到,毛泽东同志也不是一开始就信仰马克思主义,他最崇拜的人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曾国藩,在寻找救国图强的路上,也接触过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新思想,但是当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后便觉得这是挽救中国的唯一出路并为之奋斗了一生,这与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核心思想是分不开的,了解了湖湘文化,就更能感受到毛泽东同志“不吃辣椒不革命”的精妙论断中蕴含的不怕吃苦、不怕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
追寻使命、扬帆起航,再走当年调研的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至今仍回响在共产党人的耳畔。针对这次培训的主题,培训班设置了“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及现实意义”专题讲座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刘少奇天华调查启示”现场教学等课程。毛泽东同志从求学期间走遍长沙周边搞调查研究,到革命时期调研湖南农民运动,再到延安时期党内整风运动时的调查研究,再到建国后仍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调查研究这一重要方法,找到了许多困扰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斗争、党内整风、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政方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长沙县青山铺镇天华村现场教学时,学员们参观了刘少奇同志1961年调研时的居所,详细了解了他在天华村调研18天的具体情况,刘少奇同志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调查走访,一串串真实了解的数字,一件件亲眼目睹的事实,使他清晰地看到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大队的本来面目,农村经济萧条,物资缺乏,农民缺衣少食,就医困难……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刘少奇同志当即慎重作出了“公共食堂办得好就办,办不好就散”的决定,提出了“十个一”的指导思想,鼓励农民自力更生发展经济、艰苦奋斗共闯难关。
学员都芙蓉感慨地说到,两位主席调研作风扎实、方法科学,相比之下,我们当前调查研究工作还不同程度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甚至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把调研现场变成“调研秀场”的现象。学员们一致认为要深入学习两位主席的工作作风,俯下身子与老百姓打交道,做到讲贴心话、以情动人,讲敞亮话、以理服人,讲幽默话、以趣感人,把调查研究工作搞扎实、搞深入。
思维碰撞、共同提升,交流找寻未来的路
加强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之间交流互动,是本次培训的一大亮点,每次专题讲座和现场教学结束后,老师们都留时间给大家进行互动研讨。学员们在课堂内外、乘车途中交流心得、畅谈体会,碰撞思想火花,使学员的所思所悟更加深入人心,也使学员的党建研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参观完湖南第一师范后,学员朱正阳感慨到,湖南第一师范对毛泽东同志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这里他既读到了“有字之书”,学习了一系列理论知识,更学会了读“无字之书”,树立了面对困难、勇于斗争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在这里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为他的革命道路提供了许多帮助。
这次培训既是一次党建研究的业务培训,也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教育,通过几天的学习,不仅提升了调查研究的本领和开展党建研究的能力,更体悟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条路上所做的不懈努力,更加坚定了学员的理想信念和远大志向。 (研究室)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