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7日,上海浦东新区的援滇干部曾岸东,带着上海市领导和同志们的嘱托,带着家人的牵挂和不舍,风尘仆仆来到了地处滇西的“云南之源”祥云县,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沪滇扶贫协作工作,挂任祥云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一下飞机走进长水机场,云南明亮的阳光刺得人眼睛睁不开,曾岸东就想起那调皮的儿子,孩子刚刚升进初一,自己的援滇任务也是整整三年,等到三年后自己援滇期满回到上海,孩子却已经中考结束,准备升高中了。援滇任务和陪伴孩子成长都很重要,也很矛盾,曾岸东不是没有顾虑,但是一想到能以个人微薄之力投身于祖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这股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火热的情怀便促使他下定决心踏上了云南这块红土地。
祥云县属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滇西边境片区县,2017年8月,新增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结对帮扶县。全县国土面积2425平方公里,总人口48.18万人,有汉、白、彝、苗、回、傈僳等6个世居民族。全县有3个贫困乡镇、64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943户33132人。
初来乍到,作为一名“新祥云人”和扶贫新兵,曾岸东确实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高原干燥的空气引发的鼻炎,高海拔带来的高原反应,多年的清淡饮食一下变成酸辣偏咸的口味,高强度的工作方式,语言沟通的巨大障碍,山路崎岖的交通……然而这些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只是暂时的,是可以跨过去的坎,曾岸东都能克服,让他焦虑的关键问题是:祥云的扶贫工作该从何处下手?从经济发达的上海浦东新区来到欠发达的滇西小县,该如何发挥“桥梁”的作用为祥云群众想方设法增收入、先富帮后富,一起奔小康?
产业扶贫调研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经过思考,曾岸东静下心、沉下身,迅速调整自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地道的祥云人”。经过安排部署,曾岸东决定从熟悉县情民情村情开始入手。入乡随俗,他的工作模式很快调整为“白+黑、5+2”,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开会是为了解决棘手的问题:记得开过最长的一个会是从早上八点半一直开到晚上七点,整整十一个小时讨论了三十多个议题,基本都是涉及民生的事项。连续跑基层,下沉到村委会,山路弯弯道路艰难,曾岸东扎扎实实跑遍了10个乡镇和30多个贫困村,其中就有最远最偏僻的东山乡小庄子村,这是一个行政村,距离县城120多公里,当他走进这个彝族、傈僳族合居的小山村时,被部分村民的生活现状所震惊,他们依然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鹿鸣乡的桑木箐村里有曾岸东的两户挂钩户,虽然都已经脱贫了,可王正治家女儿还在上中学,曾岸东除了自己经常给孩子买一些生活用品之外,又联系了浦东的企业每年给孩子3000元的帮助。
凭着坚韧毅力和优良作风,曾岸东认真落实联络组、区合作交流办和联络小组的各项工作要求,虚心向当地干部群众学习脱贫攻坚的工作方法,做到“学中干,干中学”,不断积累援滇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他深入调研,项目勘察;翻山越岭,奔走田间;在祥云联络,与浦东对接。经过了解和学习,曾岸东与当地的干部群众融合在一起,发挥援滇干部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一开始的懵懂“新云南人”,逐渐成为一座闪亮的“彩虹桥”。
到鹿鸣走访慰问贫困户
2019年5月的一天,炎热的阳光下,曾岸东在下庄镇纸房村下乡,村里的老乡杨仕贵看见了“上海来的领导”,紧紧拉住曾岸东的胳膊,用带着浓郁方音的“祥云普通话”热情邀请他去家里吃顿饭,因为村里人都知道,在曾副县长的帮助支持下,纸房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上海浦东人帮他们修好了上山的路、引来了浇地的水、建好了农产品交易广场……曾岸东婉言谢绝了热情的村民,继续走在上山的路上,想起第一次到纸房村,上山的路还没有硬化,一条小土路不能跑车,村民只能走路或者骑摩托。村民们以前出去赶集,只能走羊肠小道,一下雨就成了烂泥路,根本无法通行。
如今,一条6米宽的水泥路将村子和外界连起来,这是沪滇扶贫协作资金196万元所建设的村功能提升工程。在此基础上又争取了300万元用于纸房村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惠及农户170户75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7户138人。在上山路上,镇长孙丕宇介绍着村子后续的发展,基地中的天门冬、樱桃、香橼、续断已经种植完成……从基础建设到产业发展,纸房村已经有了一条明确的发展脉络。看到这些变化,曾岸东的内心暖烘烘的。大半年多的援滇工作,群众友好亲热的态度便是对自己工作最好的认可。纸房村驻村第一书记杨跃武开心地说:“我刚来的时候全是土路,下雨天都不敢出门,老百姓广种薄收,收成不好,现在交通和水利设施都得到了完善,尤其是产业发展,在浦东区老港镇的大力扶持下,建成了产业园,初步形成规模化种植,村子变化真大呀。”
到沙龙镇指导工作
在曾岸东的推动下,县沪滇扶贫协作领导小组进行了充实调整,将援滇挂职干部和一些重要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增补进入领导小组,增强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功能。他与沪滇办研究,形成了“一三五”的年度工作思路,即按照“围绕一个目标任务,抓好三项基础工作,突破五个工作难点”的思路,开展2019年的沪滇扶贫协作工作。指导制定了三个工作规范,即《祥云县2019年沪滇扶贫协作工作计划》《祥云县沪滇扶贫协作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祥云县沪滇扶贫协作重点工作台账和档案管理制度(试行)》。祥云县沪滇扶贫协作体系“层次更高、领域更宽、内涵更深、成效更彰”的构架已初具雏形。
曾岸东积极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推进工作。一是协调促成浦东新区祝桥镇党政和商会代表团访问祥云。祝桥镇捐赠祥云县88万元资金,援建雄里坡村小学60万元,结对帮困助学18万元,贫困村援助10万元。二是推动浦东新区康桥镇与鹿鸣乡携手奔小康行动。实现了乡镇结对、村村结对签约,同时,由康桥镇援资175万元修建的鹿鸣乡弥长村太阳山公路已经完工。三是精心对接祥云县主要领导率团到浦东新区对接调研。考察团与浦东新区、康桥镇、祝桥镇、老港镇开展了工作对接,参观了浦东开发开放成果展和孙桥农业园区,进行了消费扶贫对接,取得圆满效果。四是引导上海浦东社会力量到祥云县开展公益扶贫。农工商汇禹公司捐赠资金12万元用于鹿鸣乡雄里坡村发展花椒产业;一心公益发展中心到祥云县开展“书画梦想”(山区小学兼职美术教师培训)项目,联络对接“享物说”图书捐赠活动等。五是助推产业扶贫项目。先后推动和参与万汇集团、山东裕隆煤炭和迈董巴等企业的投资考察、业务洽谈等活动,促进脱贫内生动力生成。六是聚拢沪滇合作祥云同心圆。加强与上海九院和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专家支援祥云、上海到祥云投资企业人员等的互动和交流,工作中支持,生活中帮助。涓涓细流汇成海,在曾岸东的努力下,沪滇两地携手奔小康行动不断汇聚力量、充实内容、拓展成效。
接下来,曾岸东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和安排。他说:“在制定三个工作规范的基础上,一要着力抓好制度文件贯彻落实和援滇项目实施推进;二要重点突破产业合作等五个工作难点。三要进一步深化浦东新区老港镇、康桥镇、祝桥镇与祥云县相关乡镇的携手奔小康行动;四要加大力度推进今年的消费扶贫。还有需要长期推进的:助推产业扶贫项目;引导浦东社会力量到祥云县开展公益扶贫;聚拢沪滇合作祥云同心圆……”是呀,这么多的计划和任务,三年的时间早就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了!
深入企业调研
谈及未脱贫户,曾岸东更感责任重大。他说,贫困户各有各的苦难和不幸,他们是脱贫攻坚中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但是越难啃的骨头越要啃,因为“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禾甸镇的党委书记段青云说:“曾副县长为禾甸镇的生猪养殖和吉盛庄园的产业输出倾注了大量心血,这位来自上海的干部太难得了!”县劳动保障局的局长雷艳十分感谢曾岸东在扶贫就业方面的推进和付出,2019年,劳动局先后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暨沪滇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参加大理州举办的“春风行动”“百日行动”暨沪滇劳务协作、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祥云县退役军人暨沪滇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输出就业人数很多,其中贫困劳动力500多人。组织了37名创业带头人,赴上海市浦东新区农民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培训,其中,4名创业带头人创业成效、带贫成效凸显。
桥,自古以来就是文明所珍爱的一个意象。因为它代表着连接与沟通,也常常象征着前途和希望。曾岸东说,我就好比是一座桥,一头联系着浦东,一头连接着祥云,有人说我的名字里本来就和大山有缘,既有“山”也有“东”,东西协作,这既是一个巧合,更是一份时代赋予的责任,我会继续努力,有责任有担当,为沪滇扶贫协作尽最大的力量。
李雪(祥云县文联)
上一篇:【我的扶贫故事】纪念我的母亲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