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真理之甘
中共一大会址收藏的《共产党宣言》正文首页。
今年8月,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将迎来出版100周年。
从1920年到2020年,《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也与之紧密联接。他们中,有人废寝忘食学习宣言,有人舍生忘死保护宣言,有人探索创新讲述宣言,有人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践行宣言……宣言引领他们找到人生信仰的坐标,汲取精神的力量,并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一起走近他们。
守护:一对父子的二十年接力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在一组照片中,有这样一张:习近平总书记弯腰仔细观看一件重要展品——中国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之一。得知这本珍贵的革命文物是如何从烽火之中保存至今的曲折经历,习近平总书记连称很珍贵,说这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要保存好、利用好。
保存这本《共产党宣言》的共产党员叫张人亚。他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的文件和书刊,如今很多都成为了国家级文物。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危急关头,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处内部交通科科长的张人亚,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隐蔽自保,而是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的安危。
舍不得烧掉资料,可上海又没有地方放置。思来想去,他决定将这些文件书报,冒险从上海秘密带到宁波镇海乡下去。
1927年冬,许久没回乡的张人亚,匆匆推开家门。父亲张爵谦没想到,儿子带回的是妥善保管一批文件和书刊的秘密任务。东西交给父亲后,张人亚悄悄返回上海。
怎样才能确保安全?几番忖度,张爵谦编了个“不肖儿在外亡故”的故事,为张人亚和他早逝的妻子顾玉娥在家附近修了一座合葬墓穴。墓碑上刻“泉张公墓”——谨慎的张爵谦甚至没有将儿子的全名刻于碑上。张人亚那一侧是空棺,从上海带回来的党的珍贵资料,就藏在里面。
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老父亲苦守着秘密,等着儿子回来。但那日匆匆一别,张人亚就再没回来过。
新中国成立了,张人亚仍没有出现。张爵谦有种不祥的感觉:儿子可能没了。自己也进入耄耋之年,他心想,“共产党托我藏的东西,一定要还给共产党”。便将衣冠冢内的文件资料取出,嘱托三子张静茂上交党组织。
这批由张家父子保护下来的珍贵文献,其中就包括《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中共二大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等。
张人亚的命运如何?他离开家乡后,于1931年12月赴江西瑞金继续革命工作,次年12月因劳累过度在苏区病逝,年仅35岁。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内,这本1920年9月再版本宣言的左上角盖有一枚长方形印章,“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的字迹仍可辨认。
陈望道翻译的中文首译本《共产党宣言》,历经血与火的层层考验,至今仅留存下来十余本,每本背后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都是烽火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的忠诚与守护。
上一页 1 2 下一页下一篇:写在墙上的留款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