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淬炼党性之光”系列之六
昔日烽火连天 今朝知危图强——听胶东半岛上的历史涛声
油画《莱阳抗捐抗税斗争》。
明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5年前,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在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一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本期《知行》引领你我沿着胶东半岛上的红色足迹,共同触摸风雨飘零中的纷繁岁月,汲取奋力向前的不竭动力。
一座山
在烟台市区北端,有一座小小的山头,名叫烟台山,因三面环海,又名“海洋岛”。烟台山是烟台的母亲山,明洪武年间(1398年),为守卫疆土安全,防止倭寇侵扰,明朝在胶东沿海设置靖海卫的同时,又在烟台奇山设守御千户所,在烟台山修建狼烟墩台,烟台由此而得名。烟台山,不仅是烟台历史的重要发祥地和象征,还在于山上的一砖一石都见证了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胶东革命的光辉历程。
1861年初,来自英国的马礼逊到山东考察,并筹办领事馆和开埠事宜。马礼逊一行先到德州等山东内地考察,认为内地河流狭窄水浅,大船不能行进,还是要在登州沿海选址。3月,他在济南与山东巡抚文煜会面,随后来到登州考察。经过考察,他认为烟台的通商条件比登州优越,于是强迫清政府将通商口岸改为烟台,烟台由此开埠,他也就成为烟台首任英国领事。后来,英国人为了纪念这位首任领事,把烟台山上的一条路命名为马礼逊路。在灾难深重的黑暗岁月里,包括八国联军在内的16个国家先后在烟台山及周边建立领事馆,利用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控制胶东,不断扩展其殖民统治。
在胶东,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自强求富运动,诞生了生明电灯公司、东亚罐头公司等一系列工业企业;农民阶级发起反抗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的武装斗争,1910年爆发的大规模抗税抗捐起义,参与农民最多时达到5万多人;民族资产阶级探索实业救国道路,涌现出了张裕酿酒公司、宝石造钟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但由于历史和阶级局限性都没有成功。1923年,烟台发展了胶东第一位党员,1924年建立胶东最早的党组织,中共烟台小组。在党的领导下,胶东建成“民主政权稳固、经济实力雄厚、革命文化活跃”的革命根据地。史料证实,根据地党员数量从抗战爆发时的1840人发展到1944年的49851人,增长27倍多,占全省的43.5%,党员队伍成为胶东根据地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政府迅速向华北增兵,扩大侵略战争。1938年2月3日侵占烟台。日军盘踞烟台期间,反复进行“清乡”“扫荡”,推行“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面对日军的残害和屠杀,1938年3月8日,中共掖县县委发动了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第三支队”就从四五百人、二三百支枪,发展到3700余人枪,成为胶东各县中人数最多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
1945年8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中国人民进入对日全面反攻阶段。8月24日,经过七天七夜的激战,沦陷近8年的烟台被八路军收复,成为当时八路军解放最早、最大的沿海港口城市。1946年,烟台人民在烟台山上建立抗日革命烈士纪念碑,象征着革命先烈的精神永放光芒。碑身由2米高的基座托起,碑体镶嵌着汉白玉,正面刻有“民族英雄垂名千古”8个隶书大字。左侧碑文刻有市委、市政府挽词:“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继续为祖国的和平民主独立而奋斗”。碑身右侧是烟台社会各界和市民的挽词:“你们是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碑文字字凝重,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一幢楼
在烟台山脚下,坐落着一幢英式建筑——芝罘俱乐部,由英国人于1865年创建。100多年来,它既目睹了中英《烟台条约》签约、中日《马关条约》换约的屈辱,也亲历了“阻止美军登陆”“杨禄奎事件”等洗刷屈辱、扬眉吐气的重大事件。
1874年,英国派出探路队,在近二百名的武装士兵护送下,探查缅滇陆路交通,英国驻华公使派出翻译马嘉理南下迎接。1875年2月21日,探路队在云南腾越地区与当地少数民族发生冲突,马嘉理与数名随行人员被打死,史称“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英国立即抓住这一事件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不断以撤使、断交及武力相威胁,多方面进行讹诈。1876年8月21日,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在烟台正式开始谈判,9月13日,在芝罘俱乐部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向西方列强打开了入侵我国西南内陆的大门。1895年,也是在芝罘俱乐部,日本代表疯狂叫嚣,限清政府在午夜12点前接受《马关条约》全部条款,如有拖延,立即重新开战!停在威海卫的日本军舰撤掉炮衣,高昂炮口,晚上10点,清政府只能屈辱地被迫接受换约,《马关条约》正式生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芝罘俱乐部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一步步挺起脊梁,真正地站了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烟台人民在这里先后赢得了“阻止美军登陆”和“杨禄奎事件”的胜利。其中,“阻止美军登陆”事件一改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在我国沿海随意登陆的历史,以美国舰艇被迫驶离烟台结束,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外交史上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杨禄奎事件”以美国肇事司机被公开审判、在《烟台日报》上刊登“悔罪书”结束,开创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地方法庭公开审判外国罪犯的先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禄奎事件”发生在解放区,事件发生后有国统区媒体报道说,“这要是发生在咱这里,不要说是个人力车夫,就是个市长让美国人轧死了,也甭想有这个待遇。”
一片海
在芝罘俱乐部面前,是一片广阔的黄海海域。向东南2海里,是清政府耗费百万两白银修建,却一炮未发就被拆除的东炮台。向西北40海里,是锁钥渤海、保卫京津的长山列岛。1861年6月,李鸿章校阅海军,决定在烟台修筑炮台。在这片海域,我们经历了甲午海战失败的耻辱,见证了我军“渡海北上、抢占东北”的伟大壮举,承载了中国人民经略海洋、筑梦深蓝的壮阔征程。
东炮台是我国北方保存比较完整的海防设施。100多年前,李鸿章说:“渤海大势,京师以天津为门户,天津以旅顺、烟台为锁钥”,并说山东沿海修炮台,尤以烟台为最先最要。为此,他奏请光绪皇帝,在奏章中说:“臣等查烟台十里外,仅有通伸冈一台,距口门过远,虽置巨炮亦难以遥击。唯岿岱山与崆峒、芝罘两岛,鼎峙海门,天然关隘。岿岱山背山面海,尤根的建议,在东炮台附近另安装120毫米克虏伯后膛速射炮2门,以保护炮台。”随后,便出资100万两白银,由德国技师督造了当时最先进克虏伯大炮,射程达万米,当时被誉为世界海岸炮王。
1901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后来虽在1903年修复,但在抗日战争期间再次遭到破坏。1938年日军占领东炮台时,专门在此标记“大日本海军用地”。东炮台作为一个历史遗迹,见证了战火硝烟,承载着一段沉痛的历史。
1945年9月,为了抢占抗战胜利果实,美国军舰运送国民党两个军约7万余人开赴东北战场。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罗荣桓率领6万余名山东主力军挺进东北,其中4.6万名胶东子弟兵正是从烟台英勇北上,最终决定了攻打锦州乃至整个辽沈战役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烟台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进入新时代,烟台市大力实施“经略海洋”战略,抓好海洋牧场示范之城、海洋旅游品牌之城以及海洋装备制造之城建设,做好经略海洋文章。在这里研发生产的大国重器——“蓝鲸1号”,是目前全球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2017年5月,“蓝鲸1号”在南海海域成功完成我国首次可燃冰试采,创造了可燃冰开采时间和产量两项世界纪录。烟台杰瑞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油田增产设备制造商和压缩机设备成橇商,凭借其在陆地油气田高端装备研发及制造的经验,迅速实现陆地石油装备向海洋石油装备的技术转化,为国家海上油田装备的国产化做出了贡献。
不论是“蓝鲸1号”还是深海开采油气,都是在烟台这片海上发生的奇迹,它们共同见证着烟台百年巨变和时代发展的速度。相信在未来,烟台将会在这片深海大洋上留下更多的“中国印记”!
(作者:郭星辰 李萌芽 梁红玉)
作者单位: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
上一篇:峨山退休干部为社区家长学校讲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