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地区风采

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须立足“五个聚焦”

时间: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云岭先锋网

  “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须坚持问题导向,调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焦距,补短板、强弱项、促实效,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聚焦“关键少数”发力。领导干部是应急管理的关键力量,只有不断提升掌控应急管理的能力,才能适应应急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省、市、县、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当结合理论中心组学习、应急管理专题培训、个人自学等途径,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安全应急意识,理清应急管理与维护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系,将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方法论转化为驾驭安全工作的本领。同时,领导干部要强化安全工作及应急管理专业知识学习,补齐理论短板,努力成为各领域应急管理的行家,确保应急处置心不慌、脚不乱、沉着应战,更好地发挥“中枢”作用。此外,须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推动领导干部熟悉疫情防控、企业生产、食品安全、旅游安全、地质灾害、防洪抗洪抢险等各领域工作的安全风险点,提高领导干部应急处置指挥能力,争做合格的应急管理“操盘手”。

  聚焦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力。抓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须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抓好体制机制建设,确保应急管理通畅高效。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制度。至今仍在推进的疫情防控工作,给新形势下的应急管理带来了新问题、新思考,但同时也带来了新启示、新经验。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须用好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应急队伍建设、社区治理、政企联治、区域合作、安全应急保障等各项工作方法路径。要坚决“破除”不适应安全应急管理形势要求的机制和制度,解除应急管理工作的“束缚”;要对标新形势下应急管理要求,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认真修改完善和新建应急管理制度,补齐应急管理漏洞和短板。总之,抓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须因势而变、因时而为,使应急管理体系始终能适应应急管理工作要求。

  聚焦提高人民安全预防能力发力。人民群众是应急工作最基本的细胞。提高全社会的应急管理能力,须强化人民群众安全意识教育,全面提高应急能力。要把安全应急教育列入群众性教育工作任务,强化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锻炼应急思维,提高预防、处置能力,引领人民群众树立安全应急大局观,在应急处置的关键时刻,能够自觉处理好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服从指挥、听从安排。其次,安全应急教育要坚持从孩子抓起。各地中小学当结合安全教育课,引导学生学习安全常识,从小养成维护自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自救能力。此外,要强化安全警示教育,加大安全事故宣传力度,以案促教、以案促改,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和“生产线”“生命线”企业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底线意识,绷紧“安全弦”,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聚焦应急保障发力。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强化保障是关键,须夯实“人”“财”“物”基础,以适应应急管理的要求。“人”力保障方面——要以县(市)为单位,着力打造专业化应急队伍,在各领域培树一批安全应急骨干和专家队伍,筑牢“中流砥柱”基础。同时,要把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队、预备役部队、专业扑火队、社区志愿者队伍纳入应急队伍管理,并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队伍调度机制,做到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财”力保障方面——要以县(市)为单位,精准预算应急工作保障经费,满足应急机构基本运转、安全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对财政资金的需求。“物”力保障方面——一方面要抓好安全应急物资储备。如:卫生健康领域,要做好医用口罩、消毒物品、体温测量仪器等物资的储备工作,常备无患、以防万一。森林防火及消防工作领域,须备好灭火水桶、消防物资、消防车辆等物资储备……另一方面,要绘实应急物资“供给线”,实施政企共建,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应急物资生产、供给中发挥“后备军”作用。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提高安全应急管理水平,关键要加强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坚持“一盘棋”布局谋篇、“一盘棋”推动工作、“一盘棋”考核问效,才能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水平,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矣赵辉(云南省安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原文链接:http://ylxf.1237125.cn/Html/News/2020/9/11/337278.html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