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统筹解决“三农”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中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是最为直接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实现衔接的“有效性”,是实现脱贫攻坚高质量决战决胜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开局的根本所在。
贫困乡村从脱贫攻坚转型到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是两者实现过渡的必由之路。但是,衔接并不是目标,也并不是检验衔接成功的标准。为此,必须要将“有效性”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根本出发点。同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在落实上下功夫,要在正确认识和处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探寻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实际规律的衔接之道。
“有效性”体现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实现结构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效率最高化。在衔接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共同组成了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合力推进着贫困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全方位的发展进步。同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这一发展系统的组成部分,各自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实现各自所追求的发展目标,为此,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形成高度综合、支持合作、协调一致的有机统一体,使整体结构保持稳定、合理、有序、协调、互补的状态。只有这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才能满足系统运行有效的结构性要求,这要求通过衔接,实现两者天衣无缝、浑然一体的最优理想结构状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不同发展阶段战略,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指向。可以说,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的效果,总体而言,就是要保证脱贫攻坚任务的胜利完成,又要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是要实现脱贫攻坚的高质量完成和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开局的“双赢性”效益追求。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效率无疑是衡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要求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面和方向之间分出轻重缓急,决定生产的最佳种类和数量,并寻求一种最佳分配方式,从而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使社会达到最佳状态。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家在乡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金、项目等生产要素,为此,衔接的高效性要求实现战略的叠加效应,提高资源之间的配置效率,实现组合优化,促进资源高效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在保证质量前提的基础上,快速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实现衔接认知的正确性与全面性。思路决定出路,理念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相关地区的实践表明,部分地区在两者实际运作中有“脱轨”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包括对两者衔接的必要性、重要性、操作性等认识不科学、不到位,这必然会对最终的实际效果有重要影响。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战略,其运行均是复杂的系统构成,从系统要素来看,包括主体、对象、价值、目标、任务、政策等众多要素组成。一是必须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联系起来全面分析、通盘考虑,找准两者在系统整体层面的交集,精准定位。要通过梳理党和国家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上出台的一系列主要政策文件,各个地区要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情况,找准两者在价值目标、体制机制、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等各方面的衔接点,识别出各方面显著对应的关键内容。二是必须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体性。要通过科学编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实现两者发展规划上的统一,实现同步规划、同步推进。要建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统一的体制机制,通过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统一的工作机制等,实现配套结合、避免各自为战。
实现衔接的持续性与提升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衔接绝不能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要立足于两个阶段性战略的不同目标与需求实现有效衔接。一是衔接的持续性。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均包括一系列共同的核心要素,如党组织是根本的组织领导者,起到“主心骨”作用;人才是最重要的智力资源,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这些核心要素必须要持续重视好、利用好、发展好。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各地经过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好体制、好机制、好政策、好经验、好做法,这些被实践证明的好制度,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得到进一步坚持和延用。二是衔接的提升性。相对于脱贫攻坚而言,乡村振兴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脱贫攻坚开启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党建等全方位的扶贫模式。乡村振兴也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在内的全面振兴,为此必须实现这些工作由扶贫向振兴提升。同时,在体制机制、政策供给上,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哪些需要完善、哪些需要修订,适应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有效过渡。
(作者为贵州省民族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