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能人

府谷:聚焦高尖端人才 强化政治引领与政治吸纳

时间: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党建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做好人才的团结、引领、服务工作,增强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府谷县通过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关怀慰问、宣传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向全社会发出关心人才、珍爱人才、尊崇人才的强烈信号。

  一、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培育人才红色基因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思想优势,在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组织专家人才参与,潜移默化地加强对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半年,组织专家人才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等专题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自身力量凝聚到追赶超越的目标任务上来,增强专家人才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与县域发展战略相结合,激发人才担当作为

  弘扬爱国奉献精神,重在践行、贵在力行。府谷县积极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引导专家人才主动践行全县“三大战略”发展要求,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围绕“人才强县”战略,实施人才派遣计划,选派300名见习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到企业工作,纾解民企人才困局。围绕“科技兴县”战略,建立榆林治忠谷子研究中心、海红果专家工作站、农业专家工作站及特种材料和智能装备等6个专家工作站。府谷农业技术推广站干部郝治忠自主研发的“秦杂谷5号”和“秦杂谷6号”已经在农业部登记,进入种子种植推广期。科技人才王旭东紧扣全县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技术研发,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承担国家科技部科技项目1项、省科技厅科技项目2项。海红果专家工作站研发团队,获得发明专利4项,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围绕“生态立县”战略,成立了黄米(糜子)产业协会,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引进黄米、牧草等10余个优良新品种,参与全国黄米营销活动4场。府谷专家人才主动把个人事业与时代发展要求相融合,形成一股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

  三、与人才自身优势相结合,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为创建全省城市党建示范县,推进“双报到”“双考双评”制度纵深发展,发挥专家人才辐射引领示范带动效应,府谷县委组织部向42名市县管专家进行服务社会项目征集,形成168项项目服务清单,联通社区进行认领服务,组织业务主管部门搭建授业平台。未来将面向社会征集服务需求,结合专家人才专长,深度挖掘服务项目,择优颁发“府谷县专家人才公益服务奖”。

  四、与联系服务相结合,营造惜才爱才氛围

  一是实行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制度。今年春节,全县35名县级领导对47名优秀人才进行了春节慰问活动,表达了党委、政府对人才的关心关怀之情。二是选拔表彰奖励优秀人才。出台《府谷县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府谷县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实施细则》等人才政策,进行拔尖人才评选。此外,县财政每年预算3650万元用于教育合作办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三是落实人才政治待遇。针对明年换届选举,县委组织部联合县人社局提前通过征询本人意愿、考察等方式,确定“两代表一委员”优秀人才推荐名单,力争专家人才占比从现在的20%提升到35%。四是建设“人才之家”。目前已完成图书室等部分功能区的建设,目标是将“人才之家”打造成为思想交汇的“智慧之家”、海纳百川的“聚才之家”和团结凝聚的“服务之家”。五是筹备成立府谷英才俱乐部。为实现有限的人才资源效应最大化,筹备成立“府谷英才俱乐部”,主要吸纳市县管专家、高层次引进人才、专家发明人、创新创业企业家等高尖端人才,开展对内、对外交流联谊、调研座谈、参政问政、项目转化等活动。成立府谷英才临时党支部,全面提升专家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水平。六是建设“人才智库”信息平台。已建成七大类人才信息库和民营企业共创平台,吸纳649家“五上”企业完成注册,目前正在进行人才发展调查问卷,为科学制定支持企业发展的人才政策提供支持。

  (供稿:府谷县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rcdt/20200820/31860.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