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职能部门喜欢以排名的方式推动工作、批评后进,这让基层很尴尬。”在某地举行的人大常委会上,一位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这番话,引起场内共鸣,也让场外众多基层工作者心有戚戚。
以打分、排名的方式督促基层,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起到促进工作落实的作用。任何基层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上级的认可,排名靠前、干劲更足、皆大欢喜;排名靠后,虽然面子上不好看,但也能“知耻后进”。比如文明建设、生态环保、安全管理、双拥共建等工作,从排名中就可以看到一个单位落实此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这种可以看得见的打分评比,单位认可、群众接受,对推动工作确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排名是考核工作的一种方式,但并不一定适用于衡量所有的工作。从“考官”的角度看,评价基层单位或某项工作成效如何,“考官”的主观因素很大,就好像一篇高考作文,有人给30分,也可能有人给50分,对考核评价标准的理解因人而异,很难完全对标;从基层的角度看,基层一项工作完成得如何,往往需要上级多个部门支持、本地多个单位配合,如果工作进展慢一些,在不问原因、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打低分,显然有失公允;从工作的性质上看,有些工作成效不可能“立竿见影”,比如农业生产保护、科研技术创新、医疗卫生防疫,这些工作需要时间来检验,不能靠一时的硬件建设、几个人的调查问卷就随便做出排名。
给基层工作排名,不仅仅是一次考核评价这么简单。基层一旦接到工作排名通知,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做准备工作,这也极易助长形式主义。据位于东部沿海大省的某村统计,该村一年接待工作组200余次,其中排名考核就达50余次。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处于一人多岗、一人多责的工作状态,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排名,很多人需要加班加点写材料,需要认认真真做台账,无用之功冲击了有用之为。
以排名促进工作落实,其实大有讲究。首先,什么样的工作能搞排名,什么样的工作不适合搞排名,上级机关一定要心中有数。如果事事搞排名,让排在前头的基层单位为保荣誉在工作中不断自我加码,超负荷运行,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形成疲劳战术;其次,排名之后该做什么,这很重要。机关对基层考核之后,不能仅发一纸排名通报就完事,更重要的是帮助排名在后的单位查找工作不力的原因,让这些单位在“对症下药”后追赶上来;再次,排名不能只让“考官”一家说了算,要多方考量。任何工作的衡量和评价,都需要上级、专家和群众三方面的综合意见,特别是基层工作者的意见,他们是一线工作的执行者,对所从事的工作肯定更有发言权,他们的意见不能被忽略。
破除形式主义是给基层减负的关键,无用的排名、无用的责任状,只会扰乱基层正常的工作。推动工作落实,提高工作质量,上级单位、职能部门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政策研究、业务指导、执法监督、专项治理等方面来,对基层多些指导,少些打扰,让基层干部真正从繁杂的事务中脱身,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职。
上一篇:让基础研究点燃未来灯塔
下一篇:乡村教育需更多“妈妈的教育”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