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乡镇在线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能人

耀州区:聚人才之力 兴耀州之事

时间:2020-09-11 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党建网

  “看病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咱们耀县医院的设备、技术和服务都和那些大医院差不多了,而且合疗报销的比例也高……”一位刚出院的患者高兴的说。

  为进一步提升区域公共医疗服务质量,江苏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集中力量对口援建耀州区人民医院,引入优秀管理人才,修订完善规章制度20余项,提升医院运转效能,累计节约费用支出近500余万元。一批高端医疗技术人才同步加盟,“两院”远程病理会诊常态开展,先后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引进并开展新临床诊疗科目30余项,医院脱胎换骨,深受广大患者好评。这仅仅是耀州人才破题促发展的一个缩影,一种常态。

  近年来,耀州区紧紧围绕省市区人才发展规划,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引、育、留、用”四步走,创新人才管理体系,积极推进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创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红利,以人才推动耀州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

  在“引人才”上做文章。按照中央,省、市委对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耀州区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充分依托苏陕协作、关中协同发展等平台,做好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融合文章,对入驻大数据产业园并取得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创业人才和团队,分别给予20万元或50万元奖励,为企业高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35套人才公寓和住房补贴,培育出以拔尖人才李鹏创建的铜人科技公司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企业。优化人才领办创办企业、职称评定、代缴社会保险、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措施,建立重点企业就业服务专员制度,持续提升人才吸引力、聚集力,汇聚起香菇小镇崔战峰等一批产业脱贫紧缺人才,吸引更多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和进城务工者在耀州大地创业就业,搏击追梦。

  在“育人才”上深发力。积极探索人才培训培养机制,突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开发和素质能力的提升。先后组织各类人才赴西安交大、江苏东台等院校及发达地区进行观摩培训,积极推荐人才参加农高会、全国农民丰收节等各类大型展会,开眼界、学经验、提能力。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定期开展人才专项培训。坚持示范引领。充分发挥耀州中学基层人才振兴计划示范点辐射作用,立足拔尖人才王忠锋等5个名师工作室,利用“名师大课堂”、“名师论坛”等载体,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打造了多名省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梁亚萍带领科研队伍,攻克技术难关,发挥工匠精神,并培养多名陶艺徒弟,推动技艺传承,弘扬耀瓷文化。

  在“留人才”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深化激励保障,加大关心关爱,强化典型宣传。每三年评选一届“区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和乡土人才”,拔尖人才每年发放津贴6000元,乡土人才每年发放津贴1000元,鼓励支持拔尖人才开展技术创新、科研攻关,给予经费支持。每两年评选一届“名师名校长、名医名院长、民间名艺人”,激发人才队伍整体活力。组织拔尖人才进行免费体检,在区属医院优先就诊,免挂号费和床位费。逢年过节对拔尖人才和乡土人才走访慰问。适时邀请拔尖人才代表列席党委政府有关会议和重大节庆纪念活动,听取意见建议。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成果展览等,集中宣传人才先进事迹,提高人才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增强荣誉感和归属感,营造识才、爱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在“用人才”上见实效。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带动、示范和促进作用。扎实落实省市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措施,创新开展“人才尖兵在一线”活动,集聚冯文涛、崔连超等市、区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乡土人才等90余名优秀人才,组成“产业提升、教育帮扶、健康帮扶、就业创业”四支尖兵连,先后对“湖羊养殖技术”“柴胡种植管理”等8大类25项重点问题,定制服务计划,点对点破题服务。同时采取“双培训”和“学生讲,专家评”两种模式,不断提升乡土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富能力。选派张宝龙等4名专业技术人才到永祥养殖专业合作社等4家果业和畜牧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蹲点帮扶,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供稿:铜川市耀州区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www.sx-dj.gov.cn/a/rcdt/20200910/33225.s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105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