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边院镇姜堂村共有党员56名,根据党员年龄、职业等实际情况,划分为在职党员7名、无职党员24名、流动党员19名、老弱党员6名。村党支部坚持分类施策,提升党员队伍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党员作用发挥成效。
在职党员“一岗双责”,抓履职尽责。结合村级事务和工作分工,在职党员逐一签订履职承诺书,在党员、群众代表会上公开作出承诺,同时在村内“三务”公开栏、“灯塔-党建在线”网络平台“三务”公开系统公示。自觉做到“五带头”,带头参加组织生活、带头参与村级事务、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入股合作社、带头贴心代办。借助主题党日,定期述职,晒作为、比奉献,让村民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将履职情况与绩效报酬、评先树优挂钩,激发内生动力。今年来先后开展述职8次,对表现优异的3名在职党员共发放绩效奖励3万元。疫情防控期间,在职党员24小时坚守一线,加强人员摸排,筑牢疫情防线。
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抓示范引领。设立助农增收、助推脱贫、助力振兴、敬业奉献4类岗位,积极引导无职党员主动认领岗位,开展“一句话承诺”,让无职党员从无岗变为有岗,实现“有责、有位、有为”,为参与村内事务、服务联系群众、促进农村稳定等工作搭建平台。每季度末组织党员群众对无职党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评议,对表现突出的无职党员优先纳入后备力量培养。目前,24名无职党员承诺帮办事项32件,2名纳入后备力量管理。在创城期间,无职党员主动参与村内卫生整治、经营秩序规范,有效解决了村级人手紧张的难题。
流动党员“跟踪管理”,抓学习教育。定期排查,随时掌握流动党员在外地点、职业、联系方式等情况,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学习教育不断线。流动党员每季度向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学习及在外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党支部通过流动党员微信、QQ群,定期发布学习通知,上传学习教育资料,供流出党员自主学习。关爱服务不停歇。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以村“两委”班子为主体,采取“1+N”模式与外出流动党员结成对子,主动跟进了解流动党员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关心照顾留守老人、儿童。作用发挥不止步。流动党员通过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宣传家乡建设发展,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当好外界信息的传递者、招商引资的牵线人。利用春节等返乡时机,举办在外党员回乡交流会,真正做到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致富不忘本”。疫情防控期间,流动党员积极主动捐款累计1万余元,为村集体推介招商引资信息3条。
老弱党员“送学上门”,抓关怀服务。建立“一对一贴心代办”帮扶机制,在职党员负责包保一名老弱党员,采取主动联系、送学上门、定期走访等方式,积极入户宣讲政策,通报村级近期工作,解决生活困难。整合“墙上拉面”等公益活动,定期走访慰问,发放水卡、油面等。积极引导和鼓励老龄党员发挥传帮带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担任村级发展顾问,不做“边缘人”,实现老有所为。今年以来,先后参与“三资”清理合同发包、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棚户区改造等重大事项决策6次,党支部先后走访慰问10次,开展志愿活动20次,发放慰问品1.2万元。
党员管理“积分换购”,抓作用发挥。在实现党员精细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扶贫爱心超市,开展党员“积分换购”活动,打造“这里商品没有价”党建品牌。将党员的日常表现、参与组织生活等赋分量化,“必选项目”与“自选项目”相结合,分值根据工作量大小确定。积分由组织委员负责,在每月主题党日上公布当月积分明细,及时掌握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年底根据总积分和民主评议情况综合排名、表彰奖励,激发党员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中共肥城市委组织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