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林县塘红乡弄陈村弄陈庄,一栋栋红白相间的农家楼鳞次栉比,让人眼前一亮,如果不是身临其境,难以相信这是一个深藏于山坳里的小山村。环绕村庄的是连绵的青山,以及一块块翠绿的桑地。
弄陈村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资源稀缺贫瘠,是大石山区深度贫困村。主要经济作物为桑树、玉米,收入以种桑养蚕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264户1014人,2015年精准识别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6户548人。
罗凤欢是村里的贫困户,她家以养蚕为生。2011年,她得到政府危房改造资金1.5万元,自筹资金8万多元建起新房,之后几年一直苦苦还债。2016年,她申请了2万元扶贫小额信贷,扩大桑蚕规模。现在,全家不但脱了贫,还了债,每年还有三四万元的稳定收入。“没有党的扶贫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罗凤欢说。
贫困户蓝贵民除养蚕外,还养猪。过去每年出栏生猪10头左右,2016年,他申请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盖起一座能容纳50头猪的猪舍。去年出售肉猪30多头,今年上半年已出售24头,目前还存栏17头。他养蚕数量也不少,年养蚕收入五六万元。“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很多,虽然辛苦点,但很值得。”说起小康生活,蓝贵民黝黑的面庞笑开了花。
弄陈村支书蓝江民说:“村里很多贫困户都因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2019年弄陈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71%。
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弄陈村还利用221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因地制宜做大做强桑蚕特色产业,改变过去传统产能低的家庭作坊养蚕方式,实施大蚕房、小蚕共育房、桑蚕产业扶贫示范园等项目,带动本村40%以上贫困户实现增收,村集体每年增收3-10万元。
此外,该村还积极发展新的产业项目,多方筹措社会资金投资650万元,建设一个2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扶贫车间,引进仿真花生产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为当地群众提供上千个就近就业岗位,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带来近30万元的可观收入。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该村加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先后获得有关扶持资金超过500万元,用于道路、电力、人饮、路灯、水利渠道建设等。如今,村里的公共服务中心、儿童之家、农家书屋等服务设施也一应俱全。
路宽了,水通了,小山村还亮起路灯、盖起厂房,村民们干劲十足。在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指引下,弄陈村这个大山里的小村落唱响幸福生活欢歌。
下一篇:容县:八角飘香助增收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