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控策略
选用优质脱毒种薯,综合采用抗病品种、种薯处理和健身栽培、药剂控制等技术,突出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控,兼顾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疮痂病、马铃薯湿腐病及地下害虫、蚜虫、二十八星瓢虫等其它病虫害。依托监测预警,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强化及时用药、对症用药、轮换用药、减量用药和生物药剂的使用,减少用药次数和化学农药用量,保障马铃薯生产安全。
二、农业防治及种薯处理
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抗(耐)病品种。科学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依据国家标准,选用脱毒种薯;与麦、豆、玉米等作物合理轮作倒茬。精细整地,整地深度30厘米~40厘米。视土壤含水量,控制8厘米~10厘米播种深度,当地温在7℃~8℃持续3天以上时适时播种。田间发现中心发病植株,及时拔除,集中销毁,并在周边施用防治该病害药剂。马铃薯入窖前,把薯窖表土及残存杂物清除,底层垫枕木,上铺木板或木条,并用百菌清喷雾消毒,也可选用百菌清烟剂熏蒸,密闭36小时后通风。薯窖贮存量控制在容量的2/3以内,贮藏期间加强通风,严格控制温湿度。
2.种薯处理。播前10天~15天种薯出窖、催芽、剔除病薯。置于10℃~12.5℃、通风良好、散射光条件下,不要暴露于干燥空气中、阳光下。预防病害采取切刀消毒、药剂拌种的方法。例如,用5ppm高锰酸钾消毒切刀、甲基硫菌灵+噻霉酮+滑石粉拌种等。切刀要用75%酒精或来苏尔液等消毒,切块时,先用刀在脐部薄薄的切一下,遇到病薯须扔掉,并马上换刀。针对防治不同病害对种薯进行药剂处理,防治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茎溃疡病可用咯菌腈加噻虫嗪(可同时防治地下害虫)。
三、生长期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马铃薯晚疫病。①控制徒长,在现蕾期有徒长迹象时,采用烯效唑或马铃薯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匀喷雾控制徒长。②药剂防治,依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和田间监测,确定防治最佳时期。选用代森锰锌、丙森锌、氟啶胺、氰霜唑或枯草芽孢杆菌等杀菌剂进行全田喷雾处理;中心病株始见期及进入流行期后,选用烯酰吗啉、霜脲氰?噁唑菌酮、氟菌?霜霉威、霜脲?嘧菌酯、氟噻唑吡乙酮或嘧菌酯等药剂及配方交替使用,施药间隔期5天~7天(视天气、发病情况及药剂持效期情况而定)。提倡加入植物油助剂以提高药效;③收获前预防块茎感病。最后一次防治用药应使用氟啶胺等可防治块茎腐烂的药剂。收获前1周~2周进行杀秧,把茎叶清理出田外集中处理,选择晴天收获。
2.马铃薯早疫病。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1次~2次;发病较重时,用丙环唑、嘧菌酯、烯酰?吡唑酯、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防治,视发病情况隔7天~10天喷1次。
3.其他病害。防治马铃薯病毒病,应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抗病性。根据田间蚜虫发生情况,可采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喷雾,控制蚜虫危害。防治黑痣病,使用芽孢杆菌类微生物菌剂或菌肥,并选用嘧菌酯或噻呋酰胺?嘧菌酯等药剂,播前沟施。防治疮痂病,块茎形成期注意土壤水分充足,可使用芽孢杆菌类微生物菌剂、寡雄腐霉或氟啶胺,采取播前沟施或移栽后灌根。
四、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1.地下害虫。防治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可采用性信息素诱杀成虫,每亩设置1个性诱捕器,高度距马铃薯植株顶端20厘米左右。播种时可选用绿僵菌、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混土处理。发生严重的地块,可沟施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或在成虫出土前拌土地面撒施。
2.二十八星瓢虫。成虫虫口密度达到0.3头/株的防治指标时,在幼虫分散前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进行叶面喷雾。
3.蚜虫。田间蚜量达到100头/株以上,或马铃薯顶部叶片部位出现蚜虫聚集情况时,可用苦参碱、藜芦碱、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混配助剂喷雾防治。
五、杂草防治技术
1.土壤封闭除草。春季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小粒种子阔叶杂草,多采用土壤处理,可使用乙草胺(或异丙甲草胺)混嗪草酮(或扑草净、异噁草松),或单用除草通进行土壤封闭除草。
2.苗后茎叶除草。一般在禾本科杂草3叶~5叶期,阔叶杂草杂草2叶~4叶期,马铃薯株高10厘米之内,茎叶喷雾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可使用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烯禾啶、精喹禾灵等,防除阔叶杂草,可选用砜嘧磺隆等。马铃薯对咪唑乙烟酸、烟嘧磺隆、唑嘧磺草胺、氟磺胺草醚、莠去津、二氯喹啉酸等敏感,选茬时需要注意用药间隔1年~3年。
(来源:省植保站)
上一篇:曙光农场 订单经营让好粮卖好价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乡镇在线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乡镇在线网 zgxzzx.org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